1、朱_梨園景區
陜西朱_梨園景區是漢中市重點旅遊景區“四園”之壹,始建於2008年,景區緊依洋縣縣城,毗鄰京昆高速和108國道,西成高鐵從景區前方橫空而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2、長青華陽景區
華陽景區地處秦嶺南麓的洋縣華陽鎮,距縣城76公裏,平均海拔1700m,山水風光以“高、寒、奇、險、秀”為特點,“壹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是其氣候變化多樣的生動寫照。“四大國寶”——朱_、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同壹區域繁衍,世所罕見。
3、蔡倫墓祠
國家AAA級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陜西省漢中市洋縣城東10公裏的龍亭鎮。這裏古柏參天,殿宇櫛比,碑石林立,風景秀麗而幽靜。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就長眠在這裏,千百年來在這裏接受著子孫的頂禮膜拜,是海內外壹切追求文明與進步的人們參觀朝拜的聖地。 蔡倫墓冢巍峨高聳,壯觀異常。
4、朱_生態園
國家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陜西省漢中市洋縣城北3公裏,與108國道、西漢高速公路洋縣縣城出口相接。是集自然保護區與科研、朱_保護與觀賞、遊覽、會務、水上娛樂、休閑、度假為壹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區。
5、洋縣黃金峽
黃金峽,是漢江第壹峽,系漢江流經本縣東南部金水、桑溪和黃金峽鎮的壹段河谷,全長47公裏。黃金峽自古以灘多勢險著稱,自環珠臺入峽,有24個險灘,出峽口即渭門,最為險阻的有九鬥米灘、拘灘、鱉灘,大、小瓦灘和大、小唐興灘,不僅灘險,而且景奇。
6、 紅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位於漢中市洋縣華陽鎮紅石窯村。
7、智果寺藏經樓智果寺藏經樓位於城西12公裏處的謝村鎮智果村。
8、華陽古鎮是歷史上有名的古道驛站(儻駱古道),古軍事要沖,古經濟政治重鎮。
9、良馬寺覺皇殿良馬寺覺皇殿位於城西17公裏處的胥水鎮龐家店村。建於元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殿長18米,寬15米,高12米,面闊5間,雙層假昂鬥拱,歇山頂,建築精良,雕刻別致,是漢中地區唯壹的壹座元代建築。
洋縣旅遊有什麽景點
陜西省漢中市洋縣的旅遊景點有華陽古鎮、朱_梨園、舍利塔、開明廣場、高家花谷等等。
洋縣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洋縣地處漢江之濱,青山碧水,風景秀麗。境內可開發的旅遊項目繁多,現已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有:世界珍禽朱_生態園遊覽區,古柏環繞的龍亭蔡倫墓祠和蔡倫紙文化博物館,金碧輝煌的智果寺藏經樓,松青竹茂、四季如春的石關青武山(青山觀瀏覽區),群峰競秀、層巒疊翠的華陽森林公園(陜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古樸雄偉、結構精美的開明寺塔。儻濱公園正在籌建之中,還有風光旖旎的兩角山、金雞山,“宮殿鎖煙霞,流泉萬壑幽”的豐都山,“雷向江中驅亂石,水從天上倒狂瀾”的黃金峽奇觀等待開發的生態休閑旅遊項目和自然風光旅遊項目。 [編輯本段]特產小吃 特產
黑米,洋縣種植黑稻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自西漢漢武帝時代開始,直到清朝末年,洋縣黑米均是向帝王進獻的貢米。 洋縣黑米色澤烏黑,內質色白,煮成粥為深棕色,味道濃香,營養價值甚高。據1981年陜西省糧油檢測站化驗分析:黑米含蛋白質8.5%,比普通大米高1.7%;含賴氨酸等8種氨基酸,比普通大米高15%。另據商業部有關部門化驗分析:黑米每百克內含維生素B10.21mg,B20.16mg,含脂肪2.8%,另外含磷、鈣、鐵、鋅等無機成分也比較高。
魔芋,英文名:Konjac,別名__(jǔruò),多年生天南星科草本植物,有小毒,用途廣泛。魔芋是壹個大家族,全世界大約有130種,我國就有30多種, 魔芋是目前發現的、唯壹能大量提供葡甘露聚糖的經濟作物,在食品醫藥方面魔芋的應用價值將不斷地被開發出來。魔芋因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而受到人們普遍歡迎,其主要成份是葡甘露聚糖,它不僅含有人體所需的10多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更具有低蛋白、低脂肪、高纖維、吸水性強、膨脹率高等特性,藥用功效方面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排毒、減肥、美容、保健、通便潤腸胃等多種療效。
小吃
豬白血,雅稱芙蓉白血。其以豬血清、雞蛋清為原料,攪拌蒸制,用玉蘭片,菠菜葉為輔料,加雞湯稍煎制成。白血潔白光滑,鮮嫩可口,營養豐富。含粗蛋白93.1%,氨基酸總和95.7%,VB2.1%,VA3%,並含多種微量元素,是壹種優質高蛋白營養食品。且風味素雅,不腥不膩,清補氣血,適應於大病初愈或老弱、孕婦食用,尤其適應於化療癌癥、矽肺病、婦女白帶病患者食用,具有保健康復功效。1981年被中國食品協會錄入《中國菜譜》。食用時,可按口味愛好配制成高、中、低檔菜譜食用,如高檔的“團魚白血”、“白血艮肚湯”、“白血海參”等。中檔的,如“白血肉絲”、“鵪鶉蛋白血”、“白血豆腐”等。低檔品,輔以豆粉絲、黃花、木耳、澆上高湯,佐以姜沫、蔥白沫、香油、胡椒粉、細鹽等,供顧客自我選用或由美食家調配制做成各種新的菜譜。
棗糕饃,唐宋以來即為地方風味食品,以紙坊棗糕著稱。用優質面粉為主料,大棗、菜油和白糖為輔料,面粉發酵後又反復和搋,面坯偏硬成形,兩側各塞2塊碎棗,旺火蒸制而成。熟後頂部兩側各印紅梅花點,以顯其特色。其饃食之味甜,綿軟可口,回味馥香,耐貯存,不走味,不發黴變形,為款待賓客之佳品,亦可饋贈親友。據縣誌載,明代起洋縣棗糕饃就也馳名漢中地區內外。
洋芋糍粑,洋芋糍粑以洋縣本土坡地洋芋為原料,經文火蒸煮至爛熟,晾涼,放在棗木碓窩用木錘反復搗杵數時,至能拉成壹條線後取出,佐以特制調味料食用。入口爽滑細膩,珍饈美味,別具風格。以洋縣華陽鎮洋芋糍粑最為地道。 [編輯本段]民俗文化 洋縣傳統社火社火,洋縣社火,起源於元末明初,以明清最盛,它是以裝啞劇的表現形式開展的壹項娛樂活動。最初多以高蹺、竹馬,以後逐漸發展成單臺、懸臺社火。按類型可分為擡社火、地社火和騾馬社火三種。現主要以擡社火和地社火為主,擡社火分為三種有懸臺、轉芯和小芯三種,小芯即為平臺社火,輕便易裝,選10歲左右兒童2—3人。畫臉譜、著戲裝,三至四人壹擡,可遊街轉鄉。轉芯裝有鐵制或木制轉軸。曲拐處精做“扇面”或古兵器樣。備站“角色”,行走旋轉,別有情趣。懸臺有中型和大型之分,中型懸臺壹般組裝二至三層,大型懸臺壹般組裝四至五層,懸臺社火有的高達10米以上,壹般選8—16兒童若幹名,裝扮成全本戲角色,由數十名青壯年男子用木杠肩擡表演,近年來懸臺社火已將人擡改為人力車、拖拉機或汽車運載,運行更加方便,表演更為精湛。其融生活與藝術於壹體,富有原始、質樸、粗獷、熱烈的藝術個性,極具渲染力,是洋縣古代舞蹈藝術發展延伸的結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賦予他新的內涵,使其富有堅實的藝術魅力和社會基礎,所以經久不衰。
煙火,俗稱“放花”。煙火生產品種達數百余種,主要有“竿子花”、“簸籃花”、“馬花”等。施放煙火,多在盛大節日節慶進行。放花之夜,人群簇擁,爭相觀賞各式各樣的沖天火花。1959年,曾代表陜西赴北京參加建國10周年大慶,在天安門廣場成功施放煙花,受到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從此洋縣煙火斐聲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