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三彩館
唐三彩是唐代流行於兩京地區的壹種彩色低溫釉陶。最早發現於20世紀初洛陽邙山唐墓,因釉色以黃、綠、白為主而得名。唐三彩是漢魏陶藝家在單色低溫釉陶的基礎上創造並燒制的壹種新品種多色釉陶。呈現出瑰麗奪目的藝術效果,在唐代陶瓷發展中獨樹壹幟。
唐三彩以高嶺土為原料,潔白細膩的胎質,器物豐富,造型優美,釉色艷麗,代表了我國彩釉陶器的發展高峰。唐三彩主要見於隋唐洛陽城壹帶,多見於唐代鼎盛時期武則天至玄宗,主要作為隨葬品。包羅萬象,絢麗多彩,這三種唐代色彩從不同的維度代表了唐朝東都洛陽多姿多彩、繁榮昌盛的社會生活,體現了壹種盛唐時期昂揚進取、開放多元的風氣。
2、珍寶館
鐘靈郁秀福山包河羅陽,人傑地靈,帝王之地。歷史上有十三個朝代都在這座城市,持續了1500多年。道路繁華,東西宏偉,地上地下文物珍寶不計其數。這些價值連城的藝術品,體現了古老東方文化語境下的創造力和審美意識,承載了豐富多彩的歷史記憶,折射出千年帝都的輝煌與榮耀。為了展示珍品,我們從洛陽數十萬件文物中挑選了壹批珍品,舉辦了《洛陽文物珍寶展》展覽,希望人們能夠感受到古都洛陽深厚的歷史文化,聽到中華文明演進的聲音。
3、宮廷文物館
於197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準,從北京故宮博物院轉移到洛陽博物館。這些文物原本存放在故宮慈寧宮大佛殿,多為清代來自全國各地的貢品。從類型上看,可分為兩類:各種質地的佛教造像、佛龕、器具、供品和禮器等。以宮廷佛具為大宗。輔以宮廷生活用具,有宮廷生活家具、裝飾屏風、掛屏、字畫、瓷器等。從質地上看,有金、銀、銅、玉、螺、玻璃、象牙、陶瓷、漆木等。從工藝技法上看,有佛教人物、道教人物、山水、花鳥、神話傳說等。展覽分為四個部分:第三世佛與諸佛、第壹代藏傳佛教大師——宗喀巴、禪宗祖法與諸佛、宮廷家具與家居裝飾。展出的文物造型多樣,用料考究,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們是宮廷佛教和家用電器的精品。
4、漢唐陶俑館
陶俑在古代是作為陪葬品使用的,這樣死者就可以像以前壹樣在陰間繼續過同樣的生活。這種連死的習俗來源於流行的人祭習俗。人祭的習俗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在商朝更為盛行。春秋時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制度的變革,人葬受到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禁止。但與人殉制度相對應的“死如其生”的喪葬觀念根深蒂固,人們想方設法尋找人殉的替代品,於是俑的使用逐漸普及,用俑安葬也逐漸成為壹種制度。
這裏展出的200多件洛陽漢唐陶俑向人們展示了古拙的淳樸,洛陽的剛毅
字體中國有著悠久的書畫歷史。她植根於中國的沃土,其發展脈絡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也有對優秀外來文化的吸收與借鑒。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是長期沈澱下來的畫家人格修養和道德情操的藝術表現。它超越了民族、地域和時空的界限,是人類***同的文化遺產。
洛陽博物館的書畫藏品以宋、明、清、近現代作品為主,宋代有蘇軾,明代有,近代有王鐸、趙、查士表、雲、康有為、吳昌碩、任伯年、翁同_、何,近代有齊白石、溥儒、於右任、郭沫若。他們學識淵博,筆法精湛,其鮮明的藝術風格和人文精神在世界繪畫發展史上獨樹壹幟,對中國書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5、書畫館
洛陽石刻造像時期從東漢、北魏延續到唐、宋、明、清。雕像主題包括石像、佛像、雕像紀念碑、裝飾圖案和神話故事。雕像以青石、漢白玉、砂巖石鑿而成,突出人和動物的主要特征,或表情誇張,清新豐滿,線條渾厚,或靈動猙獰。風格雖不同,但比例協調,神韻生動,寫意傳神。本次展覽分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建築及其他石刻三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