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歷史名人,或生於洛陽,或葬於洛陽,或長期生活於洛陽,或功業創立於洛陽。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洛陽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壹。
夏朝:
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還有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
商朝:
商湯:滅夏後稱為武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還有商初名臣:伊尹。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紂時,聚八百諸侯於孟津,周武王克商後,遷九鼎於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稱周公。 營建洛陽邑,在洛陽制禮作樂。 伯夷叔齊:勸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魯國人,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遊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秦朝:
呂不韋:秦國相國,史記中稱他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編《呂氏春秋》為秦的統壹事業做出了貢獻,封地有河南洛陽十萬戶。
西漢:
劉邦:劉邦稱帝,定都洛陽三個月,置酒洛陽南宮,與群臣論所以取天下之道。
還有西漢名臣,賈誼、桑弘羊。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建立者。建都洛陽。25-57年在位。
班超:出使西域,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固:投筆從戎修《漢書》,《漢書》是我國第壹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蔡倫:造紙術的發明者,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明之壹。
張衡: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洛陽發明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壹臺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還有東漢名將,馬援、竇憲等,東漢文學家,許慎、蔡邕等。
三國:
魏武帝曹操:死後被追封為魏太祖。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
。
曹植:三國時期魏國的傑出詩人。曹操第三子,《洛神賦》是他賦中的名作。
曹丕:魏文帝,曹操長子。
司馬懿: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國重臣。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後,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卒於洛陽。
關羽:蜀漢名將,忠義的化身,封建社會被尊為武聖,與孔子齊名,首級葬於洛陽。
此外三國時在洛陽的名人還有袁紹、董卓、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鐘會、鐘繇、稽康、阮籍、馬鈞等。
西晉南北朝:
司馬炎:自立為帝,西晉的開國皇帝,建都洛陽。
左思:致使洛陽為之紙貴。
陳壽,楚著作郎,終禦史治書,在洛陽撰《三國誌》。
祖逖:聞雞起舞,誌向宏遠。
劉琨:西晉詩人,軍事家。
還有西晉名將杜預,註《九章算術》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另外還有裴秀、石崇、綠珠、潘嶽、桓溫等。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北魏壹位傑出的皇帝,實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為隋統壹中國奠定了基礎。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歷史上的北魏盛期。
還有檀道濟、高歡、蘭陵王高長恭等。
隋朝:
隋煬帝:隋代第二位皇帝,營建東都洛陽,開掘運河,修築長城,開辟馳道。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還有隋朝名將韓擒虎、賀若弼等。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唐朝的著名千古壹帝,文治武功難有比者,定東都洛陽壹戰是其壹生最光彩的壹幕。稱帝後三次來到洛陽,***兩年時間。
長孫皇後:洛陽人,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後。
長孫無忌:字機輔,洛陽人,文德皇後之兄。好學,有籌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壹,封齊國公。
玄奘:通稱為唐僧,古今以來,翻譯經典最多的,舍唐僧之外其誰焉。
武則天:自立為則天皇帝,國號為周,在洛陽稱帝,史稱“武周”。
狄仁傑:唐代名臣,不畏權貴,正直無私。民間有廣為流傳的狄仁傑破案(狄公案》壹書。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
上官婉兒:是武則天文筆上的得力助手。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洛陽,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開元年間曾都洛近十年。
王維:唐詩人、畫家。字摩詰。
李白:曾三次到過洛陽,做了多首傳世名作,並與杜甫在洛陽相會。
杜甫:盛唐大詩人,長期生活於洛陽,並以洛陽為家鄉。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壹生寫詩壹千四百多首。
吳道子:中國唐代畫家。被尊為畫聖。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張旭: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長期生活於洛陽。
顏真卿:創立書法上另壹種的新風格,後宋代四大家的書法,皆受顏真卿筆法的影響,因此顏真卿算的上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壹個承先啟後的人物。 葬於洛陽。
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
白居易:壹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影響極為廣泛。晚年隱居於洛陽。葬於洛陽。
劉禹錫:洛陽人,中唐詩人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長期在洛陽任職。
李商隱:長期生活於洛陽。
杜牧,曾在洛陽任禦史。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後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後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後隱居洛陽香山 ,並葬於此。(香山,在龍門山對面)。
還有與洛陽有關的名人有張說、許遠、元稹、孟郊、李賀、韋莊等。
五代:
朱溫:朱溫以梁為國號,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
李存勖: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洛京。
李存勖以繼唐而有天下,故國號唐,史稱"後唐"。
另外還有石敬瑭,滅後唐。建晉,建都洛陽。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 葬於洛陽。
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廟號太祖。洛陽人。
趙光義,宋第二代皇帝。
趙普:北宋名臣。字則平。洛陽人。
北宋名臣呂蒙正、富弼,洛陽人。
司馬光:北宋名臣,史學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曾在洛陽任西京留守,作《洛陽牡丹記》與《新唐書》。
邵雍:北宋哲學家。後居洛陽。
範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傑然可觀。散文《嶽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葬於洛陽市伊川縣。
程顥 :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
程頤: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
程顥弟。
還有很多歷史名人未選入,
比如三國時在洛陽的名人還有袁紹、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鐘會等 隋朝的王世充,獨孤皇後,單雄信等,唐朝名相姚崇,宋璟,李德裕等以上都是與洛陽關系密切的名人,可以說北宋以前的名人包括秦始皇漢武帝等絕大多數都來過洛陽。
河南洛陽特產: 唐三彩:唐三彩是著名河南特產之壹,是我國唐代釉陶工藝中的生活用具和 宮廷的陳設及裝飾品, 並作為達官貴人的隨葬品。 因以黃、 綠、 白三種為主色彩、 始產於唐代,故稱唐三彩,。洛陽唐三彩仿品,品種繁多,造型千姿百態,形象 生動逼真,釉色艷麗奪目,是高貴典雅的藝術品和收藏品。
杜康酒:據史書記載,杜康是夏代用糧食釀酒的鼻祖,洛陽釀造杜康酒的泉 水清冽碧透,味甘質純,並采取“香泥窖封,低溫入池,長期發酵,精心勾兌” 等先進工藝制成。三國曹操曾留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名句。
黃河澄泥硯:澄泥硯與我國端硯、歙硯、洮硯起名,唐宋時期為貢品,歷來 為書畫名家、文人雅士青睞。沈積的優質黃河澄泥,添加多種藥品並用名貴種草 眼熏蒸,制出的澄泥硯澤若美玉,巧奪天工,貯墨不耗,積墨不腐,東不凍,夏 不枯, 寫字作畫蟲不蛀, 放在案頭賞心悅目, 具有極高的觀賞、 使用和收藏價值。
1 河南特產
洛陽宮燈: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後,為慶賀天下重歸壹統,在宮 廷裏張燈結彩,大擺宴席,以饗群臣, “宮燈”之名,即由此而來。後來,宮燈 的制作技術在民間廣為流傳。 洛陽宮燈品種繁多,常見的有白帽方燈、紅紗 圓燈、六色龍頭燈、走馬燈、蝴蝶燈、二龍戲珠燈、羅漢燈等等,其中尤以紅紗 燈最為有名,其造型優美,宜書宜畫,撐合自如,易於保存,極具地方特色。
青銅器:洛陽青銅器制造業歷史悠久,始於夏代,盛於西周。自 1973 年以 來,洛陽工藝美術研究所和工藝美術廠,復制了數千件仿古青銅器,主要有馬踏 飛燕、犀牛、醉邪、方彜、車馬俑、人物俑、奔馬、各種酒器、刀、劍等。洛陽 仿古青銅器的制作成功,不僅再現了歷史的風貌,而且還可以做為室內裝飾品, 帶給人們藝術的享受。
河洛奇石:“河出圖,洛出書”,在遠古的時候,黃河出現龍馬負圖,洛河出 現五彩神龜。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策源地,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 河洛壹帶自古就是先民、帝王們主要的活動中心,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河流,出產 的美石品種,也同樣有其獨特之處。 2 洛陽處於黃河流域中段, 上遊峽谷中各種山體巖石經過數百萬年劇烈不停地 沖刷、撞擊和洗磨,終於在洛陽這段特殊地理環境中沈落、留滯,生成了質地堅 硬、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圖案美麗、色彩斑斕的天然奇石。真是天地、人間沒 有壹位巨匠具有黃河這樣雄偉的氣魄。她從九天直下,壹瀉千裏,以無與倫比的 力度與刀工雕刻琢磨她的作品。所以黃河石才能成為天地間的自然瑰寶。 黃河石構圖奔放, 粗獷雄渾, 洋溢著九曲黃河奔騰咆哮的力度和野性。 特別是黃河流域洛陽段發現壹種很奇特的太陽石(或月亮石),在石面上產生 壹種圓如太陽、月亮的圖案,有的似東海日出,有的如彩霞滿天、月上山崗等意 境。太陽石、月亮石是黃河中遊的瑰寶,是河洛奇石中色彩最鮮艷、最獨有的壹 個品種。
洛繡:是洛陽傳統的工藝品,已有 2000 多年的歷史。它是以纻麻布等紡織 品為主要原料,在有關藥物的配合下,用特殊的技術織成。主要圖案包括人物、 花卉、飛禽、走獸、山水、園林等。特點是色彩鮮明、工藝精巧。
洛陽剪紙:剪紙是洛陽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壹種。早在漢、唐時期,民間婦 女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鬢角為飾的風尚。後來逐步發展, 在節日中 用有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的故事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簽) 作為裝飾, 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的。 洛陽剪紙分為簡刻和繁刻兩類, 前者粗獷豪邁、 造型簡樸,後者結構繁茂、精巧秀美。根據剪紙時用紙色彩不 同,分為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兩種 。建國後,洛陽剪紙藝術得到較大發展,出 現了以李少白、周紹凱為代表的壹批剪紙藝術家。 李少白的剪紙把傳統藝術和 現代藝術手法巧妙結合,創造了數千幅獨具特色的剪紙藝術作品。其創作題材廣泛,表現了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祖國花朵》等作品,構圖明快自然,手法細膩,明暗協調,技法獨特。李少白剪紙把洛陽剪紙藝術推到從未有的高度,代表了中原剪紙藝術的最高水平,贏得了海內外的聲譽。
河南洛陽美食:洛陽人喜愛喝湯,洛陽飲食的壹個顯著特點就是湯水多,各色各樣的湯成為洛陽街頭最平常的風味小吃,如不翻湯、胡辣湯、牛肉湯等。
洛陽水席:歷史悠久,古今馳名。千年以來,久傳不敗。紅白大事,宴請賓 客,率先用之。所謂“水席” ,有二層含義。壹是以湯水見長,二是吃壹道換壹 道,壹道道上,象流水壹般。故名“水席”。洛陽水席,來自民間,是洛陽壹帶 特有的傳統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則天時,將洛陽水席旨進皇宮, 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宮廷宴席,又從宮廷傳回民間。遂形成特有的風味。因仿制 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爾官場席。洛陽水席,有 24 件組成,簡稱“三八席” 。 先上 6 個冷盤下酒,冷盤為 4 葷 4 素。繼上 16 個熱菜,熱菜用不同型號的青花3 海碗盛放。16 菜中有 4 個壓桌菜。其它 12 個菜,每 3 個味道相近的為壹組,每 組各有壹道大菜領頭。叫“帶子上朝” ,吃壹道上壹道,如行雲流水。洛陽水席,
禦品銀條:大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僧自天蘭取經歸唐,拜謁太宗皇帝 李世民。奉上從西域帶回的壹種無名珍貴菜種,李世民觀罷龍顏大悅,賜於玄奘囑其帶回家鄉種植,玄奘在偃師擇地而種,唯洛水北岸寺莊堡方園四裏內最佳,生長期壹年。葉綠、花紫、果入土尺余,刨出後,潔白如玉、光亮似銀、唐王賜名為“銀條”而得名。自唐、宋、元、明、清壹直為宮廷貢品。乾隆大帝舉辦千叟 宴,眾百官品嘗後,贊譽為膳食壹寶。
洛陽不翻湯:洛陽不翻湯,已有 120 多年的歷史。配料有綠豆粉、胡椒、味 精、醬油、醋、木耳、粉絲、海帶、蝦皮、紫菜、韭菜、錦珍、食鹽。味道純正、 酸辣利口、油而不膩,別具特色。
漿面條:它是洛陽人普遍喜食的壹種風味小吃。漿面條的原料豆漿,是制作 粉絲的綠豆漿。將做綠豆粉時滲除的豆漿置於壹定溫度之下,使之發酵變酸,再 加溫到 80℃左右,下入面條,加之韭菜、辣椒油、蔥花、大綠豆以及鹽,吃起 來味道極佳,增進食欲。
新安燙面餃
介紹:新安燙面餃,已有70多年的歷史。新安燙面餃用精白粉作皮,用豬前胛後臀肉作主餡,配適量大蔥、韭黃、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鹽、味精等,把面用開水和好,搟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餃,上籠清蒸,十分鐘即可。特點是皮薄如紙,色澤如玉,五味俱全,鮮香不膩
胡辣湯
介紹:是洛陽別具風味的小吃,只有早上才能吃到。特點是麻辣鮮香。胡辣湯的主料是精粉面、粉條、肥豬肉等,配料則為花生仁、芋頭、山藥、金針、木耳、蔥花、蒜片、面筋泡等,調料包括糖、花椒、茴香、幹姜、桂籽、胡椒、精鹽、醬油等。
閻家羊肉湯
介紹:閻家羊肉湯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調料配置適當,湯味鮮美,聞名豫西城鄉。閻家羊肉湯的特點是用鮮羊肉,當天用肉,當天宰羊;香料齊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鹹淡適口,湯味鮮美。
鍋貼是壹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包制時壹般是餡面各半,呈月芽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面皮軟韌,餡味香美。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壹般是餃子形狀。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人所謂的餃子都是鍋貼。鍋貼是洛陽大眾風味小吃。成品灌湯流油,色澤黃焦,鮮美溢口。
相傳當年慈禧太後非常喜歡吃餃子,但是壹旦涼了就不肯吃了,所以禦膳廚房得不停煮出熱騰騰的餃子,還得把冷掉的餃子丟掉。有壹天太後到後花園賞花聞到宮墻外傳來壹陣香味,於是好奇的走出宮外,看到有人在煎煮狀似餃子,面皮金黃的食物,嘗了壹口後,覺得皮酥脆陷多汁,相當美味。後來才知道,這是禦膳廚房丟棄的餃子,因為涼掉了皮粘在壹塊,不容易用水煮,所以才用油煎熱著吃。不過還有另壹種說法呢,是有位廣東師傅在偶然的機會下,到中國北方吃了煎餃,覺得很好吃,於是帶回家鄉,經過改良,才演變成今天的鍋貼。
鍋貼有講究,須用平底鍋,略抹壹層油,將鍋貼整整齊齊地擺好,要壹個挨壹個,煎時應均勻地灑上壹些水,最好用有小嘴的水壺灑水,以灑在鍋貼縫隙處,使之滲入平鍋底部為好。蓋上鍋蓋,煎烙二三分鐘後,再灑壹次水。再煎烙二三分鐘,再灑水壹次。此時可淋油少許。約五分鐘後即可食用。用鐵鏟取出時,以五六個連在壹起,底部呈金黃色,周邊及上部稍軟,熱氣騰騰,為最佳。食時,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真是壹美好享受也。
洛陽民間傳說
1、洛陽牡丹
自唐代以來,牡丹之盛,莫過於洛陽,以“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傳於世。據有關史料記載,宋代的洛陽牡丹有壹百多個品種,而且有不少珍稀名貴的品種。其中的“姚黃”、“魏紫”,被譽為牡丹的“王”和“後”,尤為人們所喜愛。
清代李汝珍《鏡花緣》中,記載了武則天怒貶牡丹花的故事:壹年臘月天,武則天同太平公主在暖閣飲酒賞花,卻發覺除臘梅、水仙、迎春之外,花圃盡是壹片枯枝,於是武則天寫下壹首絕句:明朝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次晨,果然百花齊放,武則天大喜,壹壹賞花。然而武則天素愛牡丹,平日尤加愛護,卻唯獨牡丹無花。武則天大怒,遂吩咐將牡丹連根拔起,即刻燒毀,又下旨將4000 株牡丹貶去洛陽。自此,天下牡丹惟洛陽最盛。
2、洛神宓妃
這時,後羿來到了宓妃的身邊,他聽說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氣憤,將宓妃解救出深宮,回到有洛氏中間,並與宓妃產生了愛情。河伯惱羞成怒,他吞噬了許多田地村莊,後羿聽說後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倉皇而逃。 從此,後羿與宓妃這對情侶便在洛陽居住下來,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後來,為表彰他們,天帝還封後羿為宗布神,宓妃為洛神。洛河兩岸的人於是在老城東關興建了壹座宏偉的洛神廟,洛神宓妃的故事也就壹代代傳了下來。
3、河圖洛書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
河圖與伏羲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裏爬出了個大怪物,這個怪物異常龐大,壹打滾地裏的莊稼全都遭秧。從此這裏田地漸漸荒蕪,百姓也吃盡苦頭,無以謀生。百姓沒辦法只好找來了伏羲。羲皇聽了大家的訴說後,忙帶上寶劍,來到河邊。那怪物原來是黃河中的龍馬,知道逃脫不掉,忙伏地告饒,乞求羲皇放它條生路。 龍馬承諾若放了它,定拿件寶貝給伏羲。羲皇聽到說:“我不要什麽寶貝,只要妳答應不再禍害百姓,我就放妳。”龍馬答應潛入河中。幾天後,它果然背負著壹塊玉版獻給羲皇。伏羲壹時也琢磨不出玉版上黑色小點和那些圖案,只知它是黃河中的寶貝,便喚這塊玉版為“河圖”。
洛書與大禹
有年夏天,大禹鑿開了龍門,待湖水漸漸流淺時,從湖底浮出壹個足有磨盤大的烏龜。大禹的手下人見了忙揮劍去砍,被大禹攔住,他看這只龜對百姓也從沒做過壞事,便把它放入洛河。 過了不久,有天,整個洛陽城都被大霧籠罩,大禹率領手下到洛河岸邊察看水情。忽然,在大霧茫茫的洛河裏升起了壹束五彩寶光,隨之,罩在空中的大霧也煙消雲散。大禹仔細壹看,那寶光升起的地方,浮出壹只烏龜,那寶光也正是從烏龜背上的壹塊玉版放出來的。原來,當日的烏龜為抱答大禹,特將此玉版獻上,拜稱這塊玉版為“洛書“ 。
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裏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壹個大湖。
鯉魚躍龍門的故事
居住在黃河裏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裏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壹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麽高,怎麽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線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壹試。”只見它從半裏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壹躍,壹下子跳到半天雲裏,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壹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壹眨眼就變成了壹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壹個個被嚇得縮在壹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壹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妳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妳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壹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壹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客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壹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