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賞剪紙作品 壹幅真正優秀的剪紙作品是具有壹定標準的,如何來鑒賞壹幅優秀的剪紙作品呢 ? 1、刀味與紙感 壹幅優質的剪紙藝術作品必須要具備剪紙藝術自己應有的風格和特點。每壹種藝術由於工具和性能的不同,從而都形成了自己獨具的風格,如中國畫註重筆墨,西洋油畫強調色塊,木刻則講究黑白,剪紙就要講究刀味和紙感了,用刀在紙上摹仿版畫刻出來的剪紙不應該算作是壹“幅好的剪紙、用剪子對著繪畫圖案臨摹下來的剪紙也不能稱為佳作。壹幅優秀的剪紙應該用剪紙的語言來塑造藝術形象。 2、玲攏剔透 剪紙藝術語言很重要的壹個特點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瓏剔透的形式中塑造、這除了剪紙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剪紙具有“透光”的實用需要。尤其是“窗花”更要求如此,否則,壹幅黑團團的剪紙貼在窗戶上把室外的光線全給擋住了,既不透光,也不美觀。 3、強調裝飾 壹幅優秀的剪紙藝術作品應該強調裝飾味,構圖平視、對稱,畫面均衡、美觀大方,線條粗細相宜,色彩鮮明,柔和協調等都是形成裝飾風格的重要因素。另外由於工具和材料的關系,剪紙作品中壹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鋸齒紋”等)也是促成其裝飾特點的重要因素。 4、變形誇張 剪紙藝術作品應該強調造型誇張和兼顧影廓的優美,任何物象都存在著壹些美和醜的地方,藝術誇張的目的就是強化突出美的因素,縮小和簡化醜的因素,經過誇張處理後的畫面會使人賞心悅目 所謂剪紙,顧名思義,壹把小剪,幾張紙片,起基本造型手段不過是在壹張平平的薄紙張剪出種種形狀,起形式的制約性很大,不可能象繪畫那樣,可以運用筆的抑揚頓挫,墨與色的無窮變化,把物象的體積質感,濃淡虛實表現的淋漓盡致。然而,藝術形式的特色時常恰好蘊藏在工具性能的局限性中,從“特性”中生發出特長來。 單色剪紙與黑白木刻有些類似之處,比如,都是從單壹底色中鏤去不同形式的空白,區別在於,木刻刀鏟去木版的局部表層,余下部分(陽線)仍牢牢的生根於木版上,它的點、線、面可斷可連,可聚可散,隨意分布在畫面上的任何位置,而剪紙所用的薄紙,性嬌柔,易起皺,易斷損,剪完後要“提的起,貼的上”,線與線(陽線)必須相連交織而成壹體,只有剪去的部分(陰線)才是互相隔斷的。研究過民間剪紙的人幾乎都認識到這壹點。 “剪紙的花樣必須使紙條互相連接,沒有斷筆,所以構圖和造型都需要單純,切記過於纖細瑣碎,不然,剪下來的花樣即使沒有破爛,也很難把它貼到窗紙上。” “如果把民間藍印花布和剪紙互相比較研究,就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特點,藍印花布的線和面不許隔斷,斷的越短越好,否則即不適宜於印染,而剪紙的線(指陽線,例如紅色剪紙上的紅線條)和面,則必要相連,連的越緊越妙(裏面的陰線則許斷,不能相連)。否則剪紙就有變成“壹盤沙”的危險。 “連”是它的壹個特點。剪紙作者在制作時總要避免單獨飛舞的長線而把局部相連成片。剪紙的形式美必要順乎這個先決條件才能自由的開拓出廣闊的天地來。 由上述特性所限制,同壹般繪畫比較起來,剪紙藝術的認識基礎是獨特的,繪畫多依三度空間(高、寬、深)或四度空間(高、寬、深、時)觀念進行形象思維和作為造型手段。體現三度空間觀念的西洋寫實主義繪畫理論主張“沒有線只有體積。當妳們勾描的時候,千萬不要只著眼於輪廓,而要註意形體的起伏。是起伏在支配輪廓!”(羅丹)。他們雖然也利用輪廓線,卻不承認“輪廓線”的存在。這壹派采用壹整套極嚴格的方法去訓練畫家的三度空間觀念,幾要求畫家看除了看到高與寬,猶要註意體積、深度、和迎面而來的起伏,把平面的畫紙看作是可以走進去的深度空間,最忌諱用平面的眼光把物象看作剪貼似的輪廓。 恰好相反,剪剪貼貼的剪紙藝術,由於工具的限制,不長於表現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迎面而來的起伏”的所謂“第三空間”,就避其所短,揚其所長,另辟天地。它偏偏是用寫實派繪畫所忌諱的平面眼光去看世界,以兩度空間觀念作為形象思維的基礎,物象在作者眼中都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求“近大遠小”的透視比例關系的剪影式形象,無限深淵的空間象是被“壓扁”在壹個平面上。 形形色色的造型藝術形式,各有所長,在表現顯示物象時並非面面俱到,而常常是各取幾組線條,持兩度空間觀念的剪紙觀察個表現物象的剪紙則重於對象的“輪廓”。民間藝人說“要先剪個大樣”,“大樣要有神氣,有勢,”這個“大樣”就是輪廓。物象借體現在輪廓上的形態,動勢等富有特征的形象來傳達情意。好比舞臺上表演話劇的演員,不象電影演員的特寫鏡頭,去註重鼻翼、眼縫的微小顫動,而主要靠大的動作、手勢傳達角色的感情,大約作者們在時間中發覺人物、走獸及許多的側面輪廓最富表現力,側面的剪紙形象在剪紙藝術中尤占絕對優勢。 如果說在近幾個世紀中,三度空間觀念在造型藝術中有了長足的發展,那麽,兩度空間觀念早在20 個世紀以前已經在平面造型藝術中進入了自由王國,而且成為中國造型藝術中具有悠久歷史基礎和民族特色的形象思維形態。漢代的畫像磚,畫像石充分運用了輪廓的形象表達功能,以側影、動勢、黑白調度中的以均衡求不均衡等造型手段,曾取得了無比燦爛的藝術成就。中國畫筆法組織程式中所謂“個字點”、“交風眼”、,構圖中的“布白”、“穿插”、“間架”、“疏可走馬,密不透針”,深遠法中的“散點透視”等等,均不同程度的含有平面觀念的意識。文與可墨竹悟得於墻上竹影;華光畫梅“偶於月光下,見窗間疏影橫斜可愛,遂以筆規其狀”。這些以“疏影”見實體的著名歷史故事,都是兩度空間觀念的生動體現,今天流行在民間的皮影、刺繡與剪紙更是血緣姐妹,都是以兩度空間觀念作為造型的認識基礎的高度完美的傳統藝術形式。由此,看陜西關中窗花重點餓戲曲人物何以如此自如的借用皮影的程式;民間刺繡何以用剪紙做低花;木刻家何以從漢畫像與民間剪紙中領悟刀法;從未見過漢畫像石的農村老太太的剪下何以出現了與漢畫像相似的構圖與形式,足見中國民間剪紙之花所賴以生長的肥沃土壤。 輪廓僅是剪紙造型的基本骨架,還需要各種細節,如動物的眼,衣服的花,鳥雀的翎毛等等使之充實、豐富、美化。拿農村大年的話說“先鉸個大樣,再刻”。剪紙的藝術效果最後正落在這個“刻”上。 值得註意的是,剪紙的“刻”壹方面要用圓卷形、水滴形、鋸齒形等等近乎符號的程式手法概現諸如動物的眼、衣服的花、鳥雀的翎毛只類的“形”,更著重於各種程式的點、線、面在平面布列錯略中求得節奏關系。 剪紙多以單純為美。細細品位那些最優秀的作品,單純中又包含沖突、矛盾和對立,以單純求豐富,對比求和諧。單純而失豐富易單調,豐富而失單純則紊雜。這是多樣統壹的藝術辨證規律在剪紙藝術中的體現。 其單純和諧,往往是指畫面占主導地位的形式要素。有以大塊面為主調的,也有以密密細絲般的線為主調的;有以挺而剛的線為主調的,也有以曲而柔的線為主調的。好比油畫的色調,國畫的筆調,其和諧中求對比,是在主調中求疏密、黑白、大小、曲直、長短、剛柔、走向等等;對比的和諧,好比繪畫暖色中之冷色,統壹筆調中之疏密、枯潤、開合等等。 裝飾目的決定了剪紙藝術的裝飾性。高明的民間藝人很懂得剪紙藝術的這壹特性。剪人物,很留意衣紋的花飾;剪黃牛,很留意牛毛的旋渦紋。即使對象身上根本沒有花,比如剪壹只小兔,可以替它剪上壹朵桃花,或者在鹿角間配壹朵梅花(梅花鹿),是為“花中花”。更為甚者,許多民間剪紙早已擺脫了人物鳥獸原本形態,而只抽象為壹幀幀點、線、面的組合結構,幾乎完全是壹朵名副其實的“花”了。它們像壹曲曲無標題的音樂,以音律節奏使人陶醉,雖然不壹定說出它是什麽,而藝術韻味卻是無窮的。 由於以上種種特性,剪紙造型對於“準確”二字就別含新意。常態下的“準確”,是指合乎視覺表象的比例關系,用兩度空間的剪紙造型中是各種程式在平面布白中的最佳構成,作者功夫深淺就在於能否把握或接近這個最佳值,其次才是合科學性。因此在剪紙藝術造型看來很合適很“準確”的形象,用科學的透視法的眼光看來卻是“變形”的。剪紙造型更趨於傳情而不在寫形,更趨於寫意而不在寫實,不僅可以,而且必須以點、線、面在平面布列關系中的最佳值為尺度,采取意象的、誇張的、象征的、裝飾的、乃至抽象的手法去直抒其美。遠近人物可以等大,人與鳥可以同高,壹只眼可以裝飾整張臉,生活原型可以完全服從藝人手中那壹方小紙片,作適合紋樣式的分布。 有人認為,凡是畫稿經剪刀剪過的就是剪紙。其實,那些低劣的出品只能叫“紙剪畫”。因為他還沒有弄明白什麽是剪紙語言,以為繪畫萬能,繪可以代替剪,以為蒼白無味的框架可以取代剪紙特有的藝術魅力。盡管,這些舍己之長,就人之短的偽藝術時而混在刊物上,展覽中,終究要被真的、美的剪紙藝術所取代。
上一篇:民間風水禁忌下一篇:點菜寶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