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淺談嶺南文化在傳統嶺南建築中的體現

淺談嶺南文化在傳統嶺南建築中的體現

嶺南位於中國的南方,因在五嶺之南而被稱作嶺南。該地區地形復雜,由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多種地形***同組成。五嶺重巖疊嶂,構成壹道險峻的天然屏障,把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分隔開來,使得嶺南文化得以在中原文化有限的影響下形成自身相對獨立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嶺南人在審美觀念、行為習慣、人生態度等方面都與中原地區有著顯著的區別。

 嶺南地形復雜,加之處於熱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氣候特點為高溫、濕熱、多雨,夏秋時節常有臺風過境,且猛獸蛇蟲多,生存環境相對惡劣。復雜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得嶺南人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上形成與環境相適應的模式,由此孕育出嶺南人註重實際功能的現實主義思維方式和務實精神。

 嶺南地區背山面海,素有“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稱。繁榮的海上對外貿易加上五嶺山脈對中國儒家文化中“重農抑商”思想的適當阻隔,使得嶺南地區逐漸發展成商業趨利型的社會。到了近代,經歷了五口通商到壹口通商的變遷,直至鴉片戰爭後被迫徹底開放口岸,甚至允許外國人在廣州設立租界區,嶺南尤其是廣州的對外貿易日益活躍,商業活動明顯要多於其他沿海地區。

 社會政治的急劇變革和長期對外貿易中積累形成的經驗和處事習慣,使嶺南人易於接受外來的思想和事物,不過分拘泥於約定俗成的規範和準則,甚至善於以“見怪不怪”的心態去包容那些異己之聲、異己之物,從而取其實用或美觀之實利為己所用。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是國內其他地區所難以比擬的,體現了嶺南人在商業趨利型社會中形成的實用至上的思想原則。

 自古以來,嶺南地區屬於百越民族的聚居地,嶺南先民和嶺北人民有著壹定程度的經濟和文化交往。秦始皇壹統中國後,以中原文化為主的嶺北漢文化大規模傳入嶺南,與嶺南原有的多民族文化碰撞融合,促使嶺南地區的文化日益向著豐富多元的方向發展。除了內部的文化交融,嶺南人在長期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把外來文化吸收並糅合進自身的文化體系裏,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外來文化多元***生的文化態勢。

 到了近代,鴉片戰爭的爆發雖然帶來了西方文化的強行輸入,但也因此保證了嶺南地區的中外文化以壹種不平等的方式繼續進行著。無論處在文化強勢抑或是文化弱勢的壹方,嶺南人始終保持著積極進取、敢於創新的開放心態,充分利用嶺南地區地理環境的獨特性和社會環境的時空先發性,有選擇地接受外來文化,並逐漸形成了求同存異、“中體西用”、兼容並蓄、擇善而從的價值取向。

 嶺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務實性、世俗性與創新性四大文化特征。這些特征在傳統嶺南建築上均有所體現,主要表現為建築中靈活變通的處理手法和實用至上的設計原則。其中,建築靈活變通的處理手法其實就是不循規蹈矩的設計理念,即優先考慮建築的世俗功能,而不是約定俗成的標準和規範。在實用性原則的指導下,傳統嶺南建築不特意追求設計手法,也不過分介意引入的異質元素和建築其他各部分之間是否協調壹致,因此經常會呈現出壹些古今中外都不曾出現過的“奇怪的”建築面貌。

 建築美是建築的審美屬性和人的審美需要,在建築審美活動中相契合所產生的壹種價值,說明了建築的審美體驗因人而異,這種差異源於不同群體所處的歷史文化背景。就嶺南地區而言,嶺南人自古以來開放包容,易於接受不同文化及其美學形式的嫁接和混搭,包括早漢文化和百越文化的交融、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匯等,可以說嶺南人的審美標準和其他地區相比,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和可調整性。同時由於嶺南地區的建築大多遵從實用主義的設計原則,導致了該地區的建築審美必然會主動與建築實用性相適應,從而形成壹些與傳統審美有出入的美學形式。

 結合傳統嶺南建築的實用性文化和審美文化,我們不難發現,每當兩股不同的文化出現碰撞和融合之時,新的藝術形式往往就會應運而生。在這種新形式剛出現時,人們很容易因為“審美慣性”而給它貼上“奇怪”的標簽。例如歷史上繪畫風格大膽創新的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和石濤等人,他們故意在畫面中通過奇特的構圖和怪異的造型表現出和當時所謂的正統畫派相去甚遠的畫面,並被冠上了“人怪畫亦怪”的名聲。

 但是,他們這種抒發內心憤懣之情的創作手法卻開拓了壹種全新的審美風尚,並不斷得到後人的傳承和賞識。可以說,這裏的“怪”指的是壹種與眾不同的創新美學,是壹種不符合傳統審美標準的、另辟蹊徑的創造形式。怪誕的文化特征在嶺南地區古已有之,無論是嶺南畫派的“怪”,抑或是粵劇的“怪而創新”,還是傳統嶺南建築裏各種奇怪的建築面貌,都充分展現了嶺南人經世致用、開拓創新的價值取向,開放融通、擇善而從的民眾心理,經驗直觀、發散整合的思維方式,以及清新活潑、崇尚自然的審美趣味。

  • 上一篇:法國大選(馬克龍勝出成為新任法國總統)
  • 下一篇:淡水魚什麽魚最好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