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壹鍋講究的老北京涮羊肉應該是什麽樣的?
銅鍋木炭
老北京涮羊肉用的是鍋爐壹體的銅火鍋,紅銅色立式鍋身,中間是圓錐狀的爐子,高高的煙囪上還有個用來控制火候的鐵片夾子。
銅鍋導熱性能極好,炭火的熱量迅速而均勻地傳遞出來,挨著爐邊的水迅速蒸騰,滋滋作響,湯底如浪花般翻騰起來。放入食材,總能以最快的熟讀滾熟,這樣才能達到“涮”的效果,涮出的食材口感也更嫩更鮮美。
清湯鍋底
與其他火鍋重油重辣的鍋底不同,老北京涮羊肉用的是白開水,壹點姜片、蔥段、香菇、枸杞、大棗,便是鍋底的全部內容。
據說最初鍋底也是高湯熬制而成,後來因為各商家競爭,有人想到推出清湯鍋底來證明自家的羊肉好,才漸漸流行開,所謂“好肉配清湯”。
越是優質的羊肉,越需要簡單到極致的清湯,方能襯出肉質本身的鮮美。清湯的淡,羊肉的鮮,二者不爭不搶,和諧統壹,這是壹種中國式的美食智慧。
肉質講究
並不是所有的羊肉都禁得起清湯的考驗。
北京人吃的羊多是來自內蒙的羔羊和羯羊(被騸解的公羊)。脂肪含量適中,肉質細嫩無膻味。
壹只羊身上真正適合涮的肉只有40%。“上腦(頸後肉)”、“三叉(羊腿上部)”、“磨檔(臀尖肉)”、“裏脊(脊椎兩側)”、“腱子(後腿下部)”、“黃瓜條(後腿內側)”、“壹頭沈(大腿外側)”、“羊筋肉(腰窩)”。這些地方肉質相對較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膩,不同的部位又因肥瘦與質地不同有著迥異豐富的口感。
新鮮的肉在食用前壹天要進行排酸處理,將肉切塊壓以大石,置於低溫處過壹夜,放出血水,這樣處理之後,肉更幹凈緊實,也更好切。
切鮮羊肉是門技術活,必須斷絲切,每片厚度在0.9~1.2mm之間,薄到透光,壹涮就熟。沒有幾年功底的師傅是做不來的。
切好的肉碼進盤子裏,倒過來不會掉才算合格。這是食客們檢驗肉質的好壞的標準。吃奶酪、喝面茶都有類似的講究,自有壹種玩樂的心態。
選擇什麽羊,吃什麽部位,怎麽處理怎麽切,處處都是講究。
蘸料豐富
清湯涮肉,再好的肉質,沒有蘸料的加持,也是不夠的。
老北京涮羊肉在蘸料上下足了功夫。芝麻醬、韭菜花、腐乳汁三大京味配上蝦油、耗油、蔥花、香菜、油炸辣椒。五顏六色擺在壹起,熱熱鬧鬧地拼湊起壹場味覺的狂歡。
人們根據自己的口味隨意搭配,以芝麻醬為主,調制成壹碗粘稠香濃最可口的蘸料。與涮得滾燙的食物相遇,送進口中的每壹次都是滿足。
吃法講究
有了最講究的食材、炊具和蘸料,才不過完成了壹半。怎麽吃也是壹門大學問。
北京老饕們往往會先涮上幾片羊尾巴油肥肥鍋,讓湯底更鮮美。然後才開始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