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特產有: 1、口子酒 產於濉溪縣,系濃香型白酒。口子酒釀造歷史悠久。口子酒的釀造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春秋魯桓公15年(公元697年),宋襄公多次獻血盟會諸侯,飲的就是當地酒。據傳,戰國時期,宋國遷都相山,就大量釀造。南宋、金、元朝代,口子酒大量生產。口子酒歷時千年,入口味道甘美,酒後心悅神恰,素有“名馳冀北三千裏,味占江南第壹家之美譽。許多文人墨客、達官巨賈會集於此,或泛舟濉水,或飲酒賦詩,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中寫道:秋燈夜寫聯句詩,春雪朝傾暖寒酒。陣湖緣愛白鷗飛,濉水清憐紅鯉肥……宋元豐三年,徐州知州蘇軾在《南鄉子宿州上元》詞中寫道:“千騎試春遊,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白酒無聲滑瀉油。”詞中白酒即為口子酒,那時濉溪口屬宿州地。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徐州時,極為贊賞濉溪地方官進獻的口子酒。以相山隱士任柔節的“隔壁千家醉,開壇十裏香”詩句最為流傳。 口子酒的生產代代相襲,占有歷代槽坊舊址,利用千年古泉,百年老窖,選用優質高粱,上等陳曲,利用傳統釀造工藝,酒質清醇馥郁。 口子酒的特點為濃香,溢香遠,留香長,透瓶飄香,隔宿不斷,有“透瓶香”、“隔宿香”之稱。它“清澈似玉露,濃馨勝芝蘭,甘美沁心脾,入口味綿延”。南京人誇曰:“濉溪名酒到浦口,南京全城皆飄香”。古往今來,商賈行旅,文人墨客莫不“聞香下馬,知味停車”。歷史上有“名弛冀北三千裏,味占江南第壹家”之美譽。口子酒已成為淮北濉溪名片之壹。 2、口子糕點 口子糕點品種多,質量好,銷路廣,是濉溪的土特名產之壹。 口子糕點分為普通糕點和精細糕點(粗點、細點)兩種。像三刀子、羊角蜜、小京棗、螞蚱腿、豆角皮、燎花、麻餅等均為普通糕點。精細糕點有寸金、麻片、烘糕、蜂糕、雲片、山楂糕、皮糖、蛋糕、雞骨糖、京蜜等。此外還有些時令性的糕點:酥糖、木瓜糕、綠豆糕、月餅等。並有專為祭祀用的禮品,通稱“蜜供”。蜜供是用白糖制成的各種各樣的人和物。如八仙人子、神像、宮殿、牌坊、寶塔、香爐、蠟臺、壺、碗、盆、瓶、龍、虎、獅、馬、牛、豬、羊、雞、鴨、鵝、花、鳥、魚等。這些“蜜供”制作精巧完美,觀之,形態逼真,食之,香甜可口。 3、老城辣湯 相傳乾隆在下江南時,路過此地,感到肚子餓了,恰好路邊有壹家老太太煮雞湯,乾隆就坐在路邊喝 了壹碗,感到很香,湯裏還有麥仁,乾隆卻不知這麥仁是雞沒洗幹凈留在雞肚子裏的。於是,乾隆就問老太太:“這是啥湯?”老太太年齡大,耳朵也背,沒聽清楚,就重復了壹句:“啥湯?”乾隆就誤認為這湯的名字就叫“啥湯”。後來這個名字就叫開了,現在在濉溪人們都叫“啥湯”,又因為湯的味道鮮辣,有的人又稱之為辣湯或胡辣湯。 濉溪老城的辣湯是用母雞和圓骨,加上裝有12種配料的料包煮湯。煮的時候除了加蔥和麥仁之外,加上大量的生姜,這個湯的味道就偏辣,這種辣味很鮮。把洗好的面筋在溫水中醒透,讓原來海綿狀的面筋表面變得光滑柔軟,然後掐成壹小塊張開下鍋,同時用筷子順時針攪動,這時面筋就會被甩成片狀,如雞蛋絮,但比雞蛋絮略厚壹些。辣湯面筋制作也是有壹定的方法的:將面粉放入盆內,用清水約1公斤調成軟面團,用手蘸上水把面團揉上勁;餳幾分鐘,再揉上勁,然後兌入清水輕輕壓揉,至面水呈稠狀時換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復幾次,直到將面團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將面筋用手攏在壹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內。洗面筋剩下的面水勾兌到湯中,這樣的勾兌連麥仁都沈澱不下去。最後,加上鱔魚絲、鹽、味精、適量的白胡椒。在湯中加上些許香油,更是美味。 4、王憨子油茶 王憨子原名王新從,他精心研制的油茶在老城小吃群中獨領風騷。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補精品,人們常說“老城油茶噴噴香”。在街頭的飲食攤子上,擺把大壺,外用棉布包著用作保溫,壺內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時,加醋、醬油、麻油,酸辣鮮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膩油潤,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氣濃郁,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和兒童的喜愛。油茶除了香,還有提神、消食健胃、驅濕避瘴、驅寒治感冒等功效! 5、留香閣毛筆 淮北留香閣毛筆廠生產的毛筆,選料精良,制作柔適度,有200多個品種,屬宣筆。留香閣在發掘傳統制筆工藝的基礎上,即保持宣筆的特點,又博取眾長,吸收湖筆取鋒的長處,獨創了自己的風格。保持了毛筆特有的尖、圓、齊、健、剛柔兼得、毛純耐用的優點,而且鋒長、鋒清、體瘦、含墨量大,用起來揮灑自如,潑墨凝重,可致“鐵線中鋒”的妙趣。其中舞鶴遊天、墨龍戲海、蝶壽、紫竹軒等品種,經著名書畫家劉海粟、舒同、李苦禪、賴少其、費新我等試筆,壹致稱道得心應用,揮灑自如、紛紛留墨贊譽。日本著名書畫家加藤豐翠、柴田木石等人也給予很高評價。留香閣毛筆遠銷港、澳、日本、泰國等地,享譽國內外書畫界。 6、臨渙棒棒茶 7、濉溪醬菜 濉溪醬菜包括濉溪老城的醬菜和臨渙鎮的醬菜,均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壹)老城醬菜 老城醬菜以醬包瓜最為著名,醬包瓜首創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產歷史。清香可口的醬包瓜瓜芯充填有多種味道鮮美的細菜,甜、鹹、酸、辣、香諸味俱全。吃起來醬香濃郁,脆嫩爽口,風味獨特。濉溪醬包瓜選料講究,制作精細,風味別具壹格。元昌齋醬品廠選用當地產的優質包瓜為原料。此瓜呈鼓形,色澤青黃,清潤豐滿,而且要求每顆重量五百克至七百五十克,堅持隨采摘隨加工,不能過夜,以保證鮮嫩。制作時,首先在包瓜的梗處以圓蓋狀切開,挖去瓜瓤, 再經過初腌、日曬、醬制等工序,使瓜殼呈琥珀色;然後,篩選取優質杏仁、花生仁、黃瓜、線瓜、豆角、苔子、苤藍、生姜、鹿角菜、陳皮等作為配料,並經過醬制之後切碎作餡,充填於醬好的包瓜殼內。最後將先前切下來的圓瓜皮蓋再蓋上,捆紮為原鮮包瓜的形狀即為成品。 (二)臨渙醬菜 臨渙醬菜色香味俱全,脆嫩爽口而有彈性,色澤鮮艷透亮,並且散發出醬菜的清香,口感既不過鹹,也無苦澀與生菜味。 臨渙醬菜***有40多種,其中培包瓜和培腐乳名聲最大。 (1)臨渙培包瓜 臨渙培包瓜,又稱菜中菜,外殼是圓、嫩、鮮、脆的醬培包瓜,內瓤為“傾餡十樣綿,顏色有五六” 的香味濃郁的醬菜。臨渙素有“包瓜城”的美譽。久負盛名的臨渙醬培包瓜,系臨渙醬品中的傳統名菜,有150余年的歷史。它以香、脆、嫩以及醬味濃郁等獨特風味而聞名。清末有詩人題詩贊日:“瓜風送香氣,蜂蝶亂飛雲,食之包瓜後,忘卻故鄉人。”1981年在杭州舉行的華東地區調味品協作會上,铚城牌培包瓜當選最佳產品。1985年被國家評為最佳調味食品。 包瓜原名女兒瓜,其種系是由2000多年前相傳下來。包瓜的種植十分講究。擇其特定的土壤,僅施以農家肥和草木灰,包瓜清明點種,立秋采摘,鮮瓜華潤豐滿,呈青黃色。 釀造培包瓜選料特別講究,所用包瓜每棵500克,呈鼓形,青黃色,滑潤豐滿。隨采摘隨加工,不過夜,以保持瓜的鮮度和脆嫩。制作時將鮮瓜切蓋去瓤,入缸初腌,日曬夜露30余天後復醬(壹層瓜壹層甜醬),培40天後制作成琥珀色的瓜殼待用。然後將加工好的醬杏仁、醬花生仁、醬黃瓜、醬品蘭、醬苔、醬生姜、醬培瓜、鹹豆角、石花菜、陳皮等10余種優質醬菜配料切碎調配,裝入醬培成熟的瓜殼內,蓋上瓜蓋。捆紮仍為原鮮瓜形,故名包瓜。 成品包瓜瓜型似鼓,色澤光亮,脆嫩清香,入口清爽,鹹甜適度,醬味濃郁,南北皆宜。生產制作成的臨渙醬培包瓜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糖類和礦物質,是純天然食品。 (2)臨渙培腐乳 臨渙的醬品眾多,與包瓜齊名的是獨具特色的培腐乳。培腐乳有100多年的歷史,隨同包瓜遠銷四方。技術精細,工藝復雜,選料優良,配比適當,發酵釀制周期較長,產品制成後具有獨特的風味。食培腐乳後,倍感食量增加,尤其用培乳的汁液作為燒肥肉的輔料,更是別有風味。 豆腐香乳的特點是:色黃而晶瑩,開壇後鹵汁香味特別而濃烈,軟而不膩,美味可口。它的特點是皮肉鮮嫩,質地幼細,味道鮮美,滋味無窮。 8、臨渙培乳肉 與培包瓜、培腐乳齊名,臨渙培乳肉同樣以它的色澤鮮艷、形態飽滿、入口肥而不膩、乳香濃郁,令人有食之不舍之感而遠近馳名。 培乳肉工藝考究,必須由當地醬菜培腐乳的湯汁為輔料,制作時須選用上好的五花肉,加工成大塊方形,然後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膩。撈出後冷卻,再切成均勻的肉片,淋入培乳汁(其培乳汁的好壞決定了培乳肉的色澤和風味),加入作料調勻,放入碗中或盤中,再上鍋中蒸若幹時間,進壹步去掉油膩,並將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後從鍋中拿出冷藏,待食用時再上鍋蒸15分鐘後便可食用。 9、大莊葡萄 10、黃裏石榴 11、黃裏笆鬥杏 12、濉溪西瓜 (1)土型西瓜 (2)鐵佛無籽西瓜 2000年,濉溪縣鐵佛鎮引進無籽西瓜載培技術,全鎮種植面積達1.5萬畝,形成了無籽西瓜產業基地,並註冊了“福蜜”牌商標,被稱為“鐵佛無籽西瓜”。2006年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質量認證,2010年,“鐵佛無籽西瓜”將走進上海世博會,供應時間壹個月(7月20日——8月20日),確定面積為1000畝。 13、百善硬面大卷 濉溪百善硬面大卷以形狀美觀看見舒心,麥香筋道吃起來掉渣,方圓百裏聞名遐邇。過往的客商路人,常品嘗硬面大卷以飽口福。 百善硬面大卷不同於壹般的大卷。首先是它的“硬”;用手按不出凹坑,攥在拳中不變形,像磚頭塊似的。再者是“大”:正宗的大卷壹般長7厘米,寬3厘米,高 15厘米,壹個足有四兩多。其次是它的形狀:上方為橋拱圓弧形,下邊為四方形。僅這三個特點,非壹般大卷能媲美也。 百善硬面大卷,幾經興盛沈浮。如今在百善鎮只有謝家獨家經營。百善硬面大卷已瀕於失傳的邊緣。 14、雙堆面魚 濉溪雙堆面魚是民間非常簡樸的傳統主食之壹。近年來,它登上壹些大飯店的大雅之堂,成為許多食客必點的主食之壹。 濉溪雙堆面魚做法很簡單,用碗盛上面粉,加上壹定的水,放鹽適量,搗成糊狀,將水燒開後,用筷子將搗成糊狀的面糊壹筷壹筷地撥入正在燒的開水之中,面糊進入開水後凝固,形狀像大大小小的河魚,成蛋狀。面魚入鍋煮熟後,再加上適量的鹽、油和調料即可食用。如果搗面糊時,加上壹兩個雞蛋,面魚吃起來會更松軟。 “雙堆面魚”可葷可素,而面魚的葷素壹般都以配料和佐料來調節,素者,配料施以青菜、菠菜之類的蔬菜,用油也以小磨麻油為主。葷者,配料可用各類肉丁肉絲,用油則以動物油為主,加以少量的香油搭配。煮面魚的湯也有講究,現在大多用豬骨、牛骨、羊架子等燉煮的高湯了。 15、南坪響肚 濉溪南坪響肚是用新鮮豬肚烹制而成,是南坪鎮的壹道特色名菜。在濉溪南坪鎮,無論是紅白喜憂還是朋友聚會的宴席上必有“響肚”,它具有味道鮮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點,在口中嚼時,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故稱“響肚”。 據介紹,響肚的制作方法也很簡單,但煮時的火候應根據作料細致掌握。需購買新鮮豬肚,用鹽和醋水反復搓洗,切成條狀,在開水鍋煮熟加作料,用小食盆或大瓷碗將湯、肚壹起盛出來,用小勺舀著吃。 南坪響肚老少皆宜,營養豐富、色味俱佳,深受城鄉人民喜愛。如今,在宿州、淮北、蚌埠等城市都有“南坪響肚”。 16、宿半夏 17、其它土特名產 淮北名菜<魚咬羊>、淮北狗肉、濉溪羊肉湯、素餡扁食(大年三十晚上包好,初壹早上吃的餃子)、幹菜角子(壹般正月十五做)、油炸小磨綠豆丸子(壹般春節期間做)、水煎包、燒餅、鏊子烙饃、(芝麻)幹饃、小磨香油、雞蛋茶、(香油)腌冬瓜醬豆、變蛋。。。。。。
上一篇:漢字知識手抄報的內容下一篇:爆米花含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