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政府規劃、企業開發和市場運作原則
進壹步加強政府規劃引導,實行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積極以先進的發展思路、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不斷提升物流業市場供應能力、市場競爭實力和總體發展水平,為現代物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本著規劃壹步到位、方案分步實施的原則。在物流企業的培育上,要著眼發展,科學確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規模,在物流網點的布局、建設、功能定位方面,在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方面,在更新設施設備、引進先進物流技術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堅持高起點、標準化、專業化、規範化,按照現代化物流系統的建設標準,盡量做到與國際接軌。
3、發揮自身優勢,整合與新建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整合與新建相結合的原則,壹方面要積極開發、集成園區及周邊可利用的物流資源,提高現有物流資源的利用率,另壹方面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投入資金新建、擴建現代化的物流設施,盡快構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體系。
4、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原則
改造和提升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加大協調力度,減少因隸屬關系、行業部門和地區界限等因素帶來的既得利益的影響,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同時根據國內外物流發展趨勢、市場供求變化情況,及時修改、調整規劃的目標及任務,切實把握物流發展方向。同時,還要註重物流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樹立綠色物流新觀念。 園區發展總體目標為:建成以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為基礎,以專業、特色市場等物流場所為結點,以現代化物流企業為主體,按照市場機制運行的現代物流園區,加快專業交易市場的啟動,盡快形成以專業市場和物流配送相結合並相互促進的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成為輻射徐州都市圈的區域物流中心,為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物流基地做準備。
規劃發展目標劃分兩個階段
第壹目標(2006-2010):
1、加快制定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逐步完善物流功能要素。
2、制定有利於現代物流園區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管理力度,創造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
3、建設物流信息平臺,加快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建成能夠服務園區及徐州的物流信息平臺。
4、著力實施“631”計劃,重點扶植六個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培育30個規模物流企業,發展100個中小型物流公司。
5、新增或盤活專業交易市場3個,市場啟動面積達90%以上,形成專業交易市場和物流配送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局面,獲得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稱號。
第二目標(2011-2015):
1、完善、配套物流基礎設施,完成物流園區全部建設任務。
2、結合國際先進技術,進壹步完善物流信息系統,建成能夠服務徐州都市圈並能夠與全國物流信息系統相銜接的物流信息平臺。
3、第三方物流企業占園區物流企業比例超過30%,園區物流經營規模和水平顯著提高,成為我市乃至淮海經濟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現代綜合物流園區之壹。
4、新增專業交易市場5家,市場全部啟動,形成以物流配送和專業交易市場相互促進的國家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概況本著整合為主、新建為輔的原則,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將在現有基礎設施上進行局部改造,充分整合和利用現有設施資源。主要通過先進的信息平臺,提供金融、信息(商貿信息、交通信息等)等高效服務,使其產生壹種聚合作用,從而吸引各物流企業入駐,發展成為集物流配送、市場交易、會議展示、電子商務、倉儲運輸、加工生產、服務配套等為壹體的現代綜合物流園區,並逐步成為立足淮海經濟區,面向全國的區域性綜合物流園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壹)功能定位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淮海綜合物流園區的實際情況,淮海綜合物流園區改造發展規劃定位為“壹個窗口,四個中心”,即現代化大都市的窗口,區域性會議展示中心,各類商品的交易展示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信息服務中心。將淮海綜合物流園區規劃為全市物流設施系統的首要環節-物流信息交流中心,成為指揮全市物流系統運轉的“首腦”,具備物流配送、交易結算、會議展示、商務洽談、商業服務等功能。
(二)主要功能:
向徐州各市場群提供流通、加工、包裝、倉儲、運輸、配送等現代物流服務;通過園區內壹些專業配送中心向徐州都市圈提供“及時制”配送服務;利用園區良好的運輸條件為淮海經濟區企業提供商品存儲和商品中轉分流服務。
打造集現代化、綜合性、高效率、增值性為壹體的物流服務平臺,吸引國內、國際商品經徐州市匯流,為將徐州市發展成為壹個國內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①現代化:充分利用現代物流技術和管理手段,如:自動分揀技術、自動識別技術、現代化裝卸設備、基於Internet/Intranet的信息處理技術等;
②綜合性:具備流通、加工、倉儲、包裝、裝卸、分揀、配送、商貿、展銷、信息等綜合物流服務功能;
③高效率:中心具備較快的物流周轉速度,防止貨物滯壓,影響流通;
④增值服務:貨物的包換裝、通關、檢查、全程信息服務等功能。
(三)總體功能模塊設計
園區的總體功能區,擬分為:倉儲配送中心、貨運調配中心、商貿中心、公***服務中心四大功能區。
①倉儲配送中心:可根據實際業務的需要,設計不同規格的普通倉、立體自動化倉庫、恒溫倉、冷庫等各類大型流通型倉庫;還要設立配送中心和分銷中心模塊,滿足市域內快速配送和物資分銷的需要;為企業進出口商品提供存儲、分銷和配送服務;為徐州都市圈和淮海經濟區域內的企業、連鎖店提供物流增值服務。
②貨運調配中心:可設置貨運車輛調度指揮中心、貨運站臺和大型停車場,同時為車輛提供維修、加油、清潔服務,為司機提供休息、餐飲、娛樂等配套服務。與信息中心緊密聯系,利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進行高效的運輸組織及貨物流通。
③商貿中心:集商品展銷、貿易、銀行、旅店、會議、醫療、便利店等於壹體的綜合性服務園區,為中外客商提供理想的商品展示、批發和貿易洽談的場所。還可根據需要,設置海關、商檢、工商、稅收及金融業等政府職能機構運作的場所。
④公***服務中心功能: 主要負責處理物流園區的以下幾類主要信息,如:訂貨信息、庫存信息、采購決策、發貨信息、貨運需求信息、車輛信息、物流管理信息等,實施物流全程信息服務,提供電子化的貨運交易網絡平臺服務。如各種表單以及關於物流成本、倉庫和車輛等物流設施、設備運轉等資料信息。收集和處理生產、銷售、貨物供求、價格走勢等經貿商情,形成指導交易和物流活動的信息中樞,並通過互聯網絡協助企業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四)園區開發進程
分二期完成園區建設:
第壹期從2006年到2010年:
1.完成園區物流規劃布局,健全物流功能要素。
2.完成規劃園區內交通道路的修建。
3.完成物流信息平臺的部分項目建設。
第二期從2011年到2015年:
1.完成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任務。
2.引進第三方物流公司,采用滾動式投資方式完成物流園區的全部建設項目(結合現有資源進行倉儲中心和集裝箱中心的建設)。 依據本規劃制訂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完成物流建設目標及任務,應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樹立物流新觀念,營造物流發展大環境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在實施規劃時,要在園區範圍內進行現代物流思想、理念的宣傳、培訓,樹立現代物流理念,營造有利於發展物流業的大環境。
2、理順體制,建立產權明晰的經營管理體制
充分發揮淮海食品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企業運作機制,逐步理順明晰各市場的產權結構、產權與經營權的關系,采取適當方式在壹定程度上使產權與經營權分離,以便於市場整體經營操作,有利於市場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3、科學規劃,逐步完善物流功能要素
積極配合市規劃等部門,對園區周邊地區(如迎賓大道以東、兩山口以西、隴海鐵路以南、104國道以北區域)進行統壹規劃,將園區及周圍地區有效地納入到整個物流系統中,引導市場及物流企業的發展,進壹步完善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功能要素;同時進壹步加強園區發展定位相配套的商務配套服務和服務設施建設,如海關業務點、賓館、居民住宅、金融、通訊等服務機構和設施,逐步完善海關、商檢、衛檢及動植物檢疫等壹關三檢功能,形成現代化、綜合性、高效性、增值性的物流服務平臺。
通過在物流園區核心區建立交易與物流信息中心,在飲食文化村南側規劃公路物流樞紐和配送中心,可以將徐州及周邊地區有效地納入到整個大物流系統中引導物流企業的發展,也利於增強市場的輻射能力。
4、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著力推進園區專業交易市場的啟動和發展
隨著批發市場業態的進壹步發展,老城區內壹些老的大型批發市場盡管已形成成熟的市場供應與銷售渠道,有較強的區域輻射能力,但由於區位交通和用地規模的限制,經營能力已處於嚴重飽和狀態,缺乏進壹步發展的空間。市域範圍內特別是市中心區內大型批發市場的部分功能與專業將面臨轉移和重新分布。在“物流發展與市場整合規劃”的指導下,結合這些市場的功能提升改造,有效的將其中的大批發功能向具有良好區位交通條件和硬件設施的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引導轉移,既能為企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又能增強區域的集聚輻射力,促進物流連片發展。建議在市區和雲龍區兩個層面內通過各種政策引導調整現有市場的分布與業態結構,促進老城區部分市場功能向淮海綜合物流園區轉移。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推動重點招商項目的建設和啟動速度,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盤活現有閑置市場資源,促進更多的專業批發交易市場在園區啟動和發展,為物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更為直接的內在需求和發展動力。
加快資源整合,促進轄區市場調整重組、業態提升、功能拓展、管理升級。壹是全面完成市場啟動繁榮任務,並在此基礎上優化重組,進壹步壯大區域市場群的發展規模。二是全力推進食品、醫藥、家居、汽摩、鞋業五大支柱性項目建設,構築食品、醫藥、家居、汽摩、鞋業等物流板塊。
5、引進和培育現代物流企業,構建物流行業支撐
企業是物流業的主體,因此,大力引進和培育現代物流企業是促進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著力推進“631”計劃實施,即著力扶持6家龍頭第三方物流企業,重點培育培育30家技術手段先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規模型現代物流企業,引進100家經營較為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及大型制造企業、零售業所屬物流子公司為主的現代物流企業,進壹步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依據和申請相關的產業政策,在壹定時期內對物流企業進行政策傾斜,采取建設用地優惠、適當減免所得稅等多種措施扶植物流企業發展。
6、制定行業規則,規範物流市場
制訂和完善壹定的市場和行業規則,保證物流健康、持續的發展,確保企業活動的合法性、規範性,建立有利物流企業發展的公平、自由、有序的物流市場。
(1).制定園區物流企業準入規則,建立物流企業註冊管理制度。
(2).制定園區物流企業經營管理規則。
7、完善物流信息網絡,構建***用物流信息平臺
構建強大的物流信息網絡,將政府、企業、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專業配送中心、用戶聯接起來,同時建立***用信息平臺,集物流資源、物流需求、天氣、路況、相關政策法規等各種信息於壹身,實現信息資源***享,是現代物流系統所不可或缺的。園區應充分利用徐州市現有信息、通信優勢和徐州國際會展中心部分設施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積極與信息企業(如漢高信息)強強聯合,在原有物流信息平臺系統的基礎上,進壹步完善物流信息數據庫,建立服務於園區和徐州市的***用物流信息平臺,成為全市物流信息的交易中心和徐州市物流系統的總指揮,逐步建設服務於整個徐州都市圈甚至更大範圍的物流信息港。
園區正在申請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扶持發展資金,詳見附件壹。
附件壹:
江蘇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申報書
項 目 名 稱: 淮海綜合物流園區物流信息服務中心
申 請 單 位:徐州中國淮海食品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主 管 部 門:徐州市雲龍區人民政府
實 施 期 限:2007年1月-2009年2月
地址:江蘇省徐州淮海食品城天龍市場
乘車路線 60;60;81;81;83路;83路;91路;91路;92;92;93;93;95;95;116;116;612路;612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