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吃的青團的畫法:首先畫兩個圓形;在大圓裏再畫兩個小圓;重復上壹步,裏外三層都畫圓;最後畫壹片大葉子;最後給青團簡單上個色,就畫完了。
壹、青團介紹
(1)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清香。做青團,有的采用漿麥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2)青團是江南人家在清明節吃的壹道傳統點心,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於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每逢清明幾乎都要蒸青團,古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雖然青團流傳千百年,外形壹直沒有變化,但它作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壹道時令性很強的小吃。
二、制作方法
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面坯,摘成每個大約重75克的面團,搓成長條,逐個按扁,包入豆沙餡等餡料,捏攏收口,搓成圓球,即成青團生坯;籠內鋪上濕布,放入青團生坯,上鍋蒸約15到20分鐘至熟,再在青團上塗些芝麻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