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起源問題,人們壹直和寒食節聯系在壹起,其實並不準確,因為現在的清明節是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令等多個傳統節日合流而成。
(1)今天的“清明”起源於唐代,具體年份我們可以暫定為開元二十年(732年)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令之壹,起源前秦時期就已經出現,清明壹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好時節。因此,對我國農業文明非常重要。對於農民來說,清明應該是最重要的日子,所以,他逐漸將上巳節、寒食節合並了。
寒食節首現於東漢桓譚(公元前40年到公元32年)的《新論》。
上巳節也是古老節日,曾經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其形成於春秋時期,曹魏之前屬於國家級祭奠,主要內容就是祭祀先人、祈禱去除災病。曹魏時期因為固定在每年的三月三日,因此,就與清明節非常近。
因為,清明節令很重要,民間開始將這三個距離非常的重要日子(都在三月初壹到初七),逐漸和清明合並。具體日期我們可以通過清明和寒食節合並那壹年開始,即開元二十年。
目前,國家級規定的清明、上巳、寒食統壹,是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那時朝廷規定: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
所以,我們可以將這壹年作為三節合壹的日期。
(2)寒食節只是冷食禁火,是“清明節”諸多內容之壹,但“清明節”最主要的兩項內容是:祭祀、踏青都是來源於上巳節
寒食節在東漢以前是在冬季,東漢後改在了春季。民間說的為了紀念介子推只能用於閑談。寒食節來源於古代中國長期的生活習慣,因為季節不同,要用不同的樹鉆不同的火種,在這期間就要禁止生火。
上巳節是每年三月上旬的第壹個巳日,進入秦漢後,上巳節成為“大節日”,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節日。
它們和清明在唐代合並,逐漸形成清明節,其主要內容就是:招魂祭祀、祓禊、佩蘭草、踏青、野遊、冷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