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漁業的中國漁業

漁業的中國漁業

中國漁業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期和近年來的調整整頓,步入了壹個持續、穩定、健康的階段、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產業素質明顯提高

產業結構進壹步優化,產業素質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中國對漁業經濟體制和價格體制進行了改革,極大地調動了漁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使我國漁業走上了壹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水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自1990年起連續十幾年位居世界第壹位、漁業的發展不僅滿足了人們的水產品需求,擴大了水產品出口,而且為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了漁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近年來,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漁業經濟增長方式開始發生重大轉變,從過去單純追求產量增長,轉向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註重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減緩海洋捕撈產量高速增長對資源造成的壓力,對海洋漁業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自1999年開始,首次提出海洋捕撈產量“零增長”的目標,後又進壹步提出“負增長”的目標對海洋捕撈強度實行了嚴格的控制制度。自2002年起,為減緩新的海洋制度實施對我國海洋漁業造成的影響,國家實施了海洋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工程,連續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資對漁民報廢漁船實施補貼,引導漁民壓減漁船,退出海洋捕撈業。近年來我國水產品產量增長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現穩定發展的態勢;其中養殖產量增長幅度較大。而捕撈產量已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2002年水產品總產量達4565萬噸,較上年增長4%,其中海洋捕撈產量1433萬噸,比上年下降22%。

由於國家加大了漁港和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並在產業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國漁業整體素質和現代化水平有壹定提高;同時由於堅持了以市場為導向,及時對產品結構和生產方式進行調整,狠抓產品質量,使漁業效益明顯提高,漁業產值和漁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增長。

水產養殖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水產養殖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而且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已從過去追求養殖面積擴大和養殖產量增加,轉向更加註重品種結構調整和產品質量提高。新的養殖技術和新的養殖品種不斷推出,養殖領域進壹步拓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工廠化養殖、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迅速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發展勢頭迅猛,養殖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逐步提高。2002年水產養殖面積達6815千公頃,養殖產量達290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和平解決%,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64%,其中名特優產水產品的養殖面積和養殖產量明顯增加。

遠洋漁業發展質量進壹步提高

水產品貿易持續增長,遠洋漁業發展質量進壹步提高。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漁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漁業發展格局。隨著國家減船轉產計劃和發展遠洋漁業的優惠政策的實施,遠洋漁業特別是大洋性公海漁業得到較快的發展,入漁船數和企業效益不斷提高,管理更加規範、目前,我國***有1800多艘遠洋漁船作業於世界三大洋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管轄海域、同時我國水產品國際貿易近年來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優勢水產品的出口市場已基本形成,除日本、韓國、香港等傳統出口市場外,對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也有較大的增長;形成以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的國際市場格局、2002年我國水產品對外貿易總量4576萬噸。貿易額的6億美元其中出口208.5萬噸,出口額46.9億美元,水產品已成為各地農產品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特別是在養殖水產品出口方面;鰻鱺、對蝦、貝類、羅非魚、大黃魚、河蟹六大類名優水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在產業發展的同時中國政府更加重視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實行了嚴格的禁漁期和禁漁期制度,嚴格控制捕撈強度,對捕撈漁船進行大規模壓減,對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自1995年起,中國政府在東黃海全面實行伏季休漁制度,自1999年起將休漁範圍擴大到南海、目前,中國沿海已全面實行了2-3個月的伏季休漁制度;休漁的漁船達11萬多艘,涉及漁民100多萬名、該制度實行已經9年,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漁業資源的養殖養護產生了重要的作用。自2002年起,我國長江流域首次實行禁漁期制度;2003年將禁漁範圍進壹步擴大;目前禁漁範圍包括金沙江江段以下長江幹流和主要通江湖泊,涉及漁民5萬多人、目前我國的主要湖泊也已普遍實施了禁漁期制度,有的禁漁時間已長達半年,青海湖自2001年開始實施為期十年的封湖禁漁制度。各地還加大對電、炸、魚等非法作業方式的查處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管理力度、在此基礎上,各地還積極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魚礁建設;對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漁業生產量分析

遠洋漁業產量:由各遠洋漁業企業和各生產單位按中國遠洋漁業項目管理辦法組織遠洋漁船(隊)在非中國管轄水域(外國專屬經濟區水域或公海)捕撈的水產品產量。中外合資、合作漁船捕撈的水產品只統計按協議應屬於中方所有的部分。

2011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5603.21萬噸,比上年增長4.28%。其中,養殖產量4023.26萬噸,同比增長5.08%;捕撈產量1579.95萬噸,同比增長2.32%。養殖產品和捕撈產品的比重為72:28。中國水產品人均占有量41.59千克,比上年增加1.52千克、增長3.79%。

總產量中,海水產品產量2908.05萬噸,占總產量的51.90%,同比增長3.95%。其中,海洋捕撈產量為1241.94,同比增長3.19%;遠洋漁業產量114.7,同比增長2.81%;淡水產品產量2695.16萬噸,占總產量的48.10%,同比增長4.65%。

分地區來看,目前中國水產品產量在100萬噸以上的省市包括山東、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遼寧、湖北、廣西、江西、湖南、安徽、海南、河北、四川等省市。

陜西漁業

陜西省位於內陸地區,既無遼闊的海洋水域,亦無大型漁場和捕魚工具,全省漁業生產較沿海諸省落後。

1949年,全省水利建設大發展,關中平原相繼建成了許多養魚場(有國營、私營),也有利用塘、庫、水田養魚的,但規模不大,產量只能使群眾四季有鮮魚吃罷了。

江、河、湖、塘的漁業生產,在陜西最具代表性的地區是陜南特別是漢中、安康兩地區的漢江沿岸各地,人民有著悠久的養魚、捕魚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

陜南,氣候濕潤而溫暖,江河縱橫,湖泊遍布,是魚類生息的優良地區。如漢江沿岸人民家家有漁具,人人會捕魚、釣魚、捉魚。人們以遊泳、打漁為樂事,以現抓鮮魚待客為至誠。

捕魚工具:可歸納為船、網、權、鉤四大類。船分“連家船”、“打漁船”(又叫“梭子船”)、“老鴉船”等。網分“端網”、“喇叭網”、“拉網”、“粘網”等。鉤分“單鉤”、“鷹瓜鉤”、“連環鉤”等。權分“單權”、“雙權”、“鉤連權”等。

捕魚方法,有“打、撈、端、權、摸、釣”等多種。

“連家船”,壹般為壹丈八尺(6米)長,六尺(2米)寬,“吃水”壹尺許的船。左右兩弦稱“船幫”,船頭為方(平)形,船尾為“燕尾”形,雙角向上翹,尾上置壹調撥方向的槳(俗稱為“棹”)。除船底外,上層鋪木板,板下稱為“船艙”。板上蓋有“蓼葉棚”或木屋(約占船總面積的1/2)為住宿處,並在船尾部置竈為煮飯之用。全家吃、住、生產都在船上,故稱為“連家船”。這種船,在1949年以前很多,有些是祖輩幾代人靠打漁為生。建國後,政府為漁民們修建了住房,有的分了土地改為“農漁”兼顧之家了。

“打漁船”,比“連家船”小,壹船只有八九尺長,三尺多寬,上無棚,輕快靈活。壹般為壹二人作業,即壹人站在船頭上手提“喇叭網”或執權,觀察或撒網、拋杈捕魚;壹人在船尾執篙撐船。這種“打漁船”,多為青年人駕駛;有夫妻二人架的,有兄妹二人駕駛,也有青年小夥子壹人駕舟並撒網的。這種“打漁船”,多為農、漁業兼顧,以農為主。農閑時,夫婦二人(或壹人)手執杈肩扛網,說說笑笑,解船下河;壹會兒船蕩江心,壹會兒遊弋岸邊,或撒網,或拋杈。有的人,發現船前水花或浪濤,就能估出有多大的魚,壹杈飛出,即可拉起魚來。這種“飛杈手”,在漢江上很多。

“老鴉船”,以兩條長約四尺余,寬約壹尺許,深約壹尺多的長方形的“木鬥”,再用兩根約四尺長的木條橫連,雙“鬥”相距約壹尺多,形成壹個四方形的“船”,稱為“老鴉船”。這種船,只能壹人駕駛。捕魚者,雙腿分開,雙腳站在雙鬥的內沿上,雙手持壹根竹篙,可左右撥水調換船的方向,亦可作為趕水老鴉(即魚鷹)下水的工具。船外沿上,站著幾只(壹般為四至五只)魚鷹。這種專門馴養的魚鷹,嘴尖帶鉤,眼力敏銳,遊水快速,善於潛水抓魚。只要發現有魚,老鴉立即潛入水中。不壹會,或壹只鴉叼著壹條小魚上船,或三兩只鴉擡(叼)著壹條較大的魚出水,將魚丟在船中,非常有趣。在捕魚時,駕船者還不斷地吆喝“哧鑼鑼”趕鴉下水。傍晚收船或日間趕路時,駕船者肩杠“老鴉船”(像挑擔壹樣,肩扛雙鬥中間的橫木條),老鴉均高高地站在鬥上,頗為有趣。

“喇叭網”,又叫“撒網”,用麻線編織而成,網眼大小不壹,網的覆蓋面積也不壹(現在已改用尼龍絲編織),撒開形如喇叭,故稱“喇叭網”。最普遍的網,口徑約七尺,邊上掛“鐵墜子”,愈上愈小,頂端帶繩為撒網者握在手中。這種網,多為“打魚船”和“跑灘者”使用。

“跑灘”,就是指沒有固定地點的捕魚者。陜南人愛好捕魚捉蝦,許多人平日喜歡頭戴草帽,腰掛壹個竹簍,手提“喇叭網”,遍走溝、塘、河灘,撒網捕魚,稱為“跑灘”。

“端網”,形如籮筐。用老刺藤盤彎作為網幫,稱“端把”,亦稱“網口”。用麻線編織的網片掛滿網幫,網片下端收紮壹起稱“網底”。手抓網幫端起,如端壹只大籮。這種網,多用於水塘、溝渠、回水灘裏端魚,也是壹種淺水捕魚的最簡便的工具。

“拉網”,又叫“攔河網”,網片上有浮子(俗稱“漂子”),下有“墜子”,網片用壹根麻繩(現時網片和繩子皆改用尼龍線合成)串聯。捕魚時,先將網繩的壹端系於岸邊的樹上或木樁、石樁上,另壹端由小船拖向彼岸,邊行船邊拋網片,使網形成壹堵墻或形成壹個包圍圈,將魚圈在網裏,然後逐漸縮小包圍圈,收網撈魚。這種網,多在江河、大水庫中使用。收網時,旁人都會主動幫忙,合力拉網。“拉網號子”常隨著拉網此起彼落,極為雄壯好聽。

“簸箕網”,是山區農民在小河、小溪裏捕魚的壹種特制“網”。這種網,多是用竹篾編織而成(亦有用麻線編織的),形如簸箕,捕魚簡便。只要看好地形,在激流口(地形為上高下低),栽幾根木樁,用竹竿將網片架起,簸箕口向上,順流而下的魚只要進入簸箕口,就無有回流的可能了,只能在簸箕底內轉圈。人們常在下午時架好網,次日早晨去撈魚。

夏秋之時,江中大魚喜歡夜間逆流而上,進人溝、漢、溪流中去“擺籽”(即排卵)。人們在後半夜架起網,壹人看守網,加固網,以防魚跑掉,此人稱“魚判官”。壹人手執“木瓜錘”(三尺多長的木棍為柄,棍頭橫裝壹節圓木頭即為錘),由上遊往下遊趕魚(即用“木瓜錘”在水中砸),被稱為“魚小鬼”。

“釣魚”,是漢水沿岸人民的普遍愛好。農閑時,人們習慣地或為副業,或為娛樂;腰掛魚簍,手執釣竿,頭戴草帽或扯幾根柳條(帶青葉)編成柳條帽戴在頭上,去河灣、溝汊、塘、庫邊垂釣。即使農忙季節,有人為了改善生活或家中來客,也會忙裏偷閑,抽空去扯幾竿子。釣魚者中,不乏行家、高手、“魚狀元”。有的人是“不備網、不備權,壹根釣竿‘闖天下’”。這種人,皆掌握著壹套釣魚絕技,只要下釣,必有收獲。故而,被稱為“神釣”。

這些“神釣”,對各類魚的水、草習性,食欲愛好以及啥時候需深釣、啥時候需要淺釣等都有研究。如,他們對魚的習性,總結為:“白條浪裏翻(流動的水中),鯉魚臥深灘(深水),鰱魚鉆泥沙,鯽魚草叢穿(有水草的地方)”等。魚食為:“團魚愛吃血腥(如蚯蚓等),鱔魚愛把油吞(油料餌食),河鯉喜的面食,草魚見食就吞”等等。

“摸魚”,又叫“抓魚”,是陜南人的另壹種捕魚方法和習俗。“摸魚”,就是不帶任何捕魚工具,赤手空拳地下水捉魚。摸魚者,多是以娛樂、消遣為目的;捉到,可享口福,捉不到也無所謂。許多人是在工余休息時,去到江河、小溪、水溝邊遊逛、觀察,專在石縫中、草叢裏摸魚。有許多人,是從小到老就喜歡摸魚,掌握著壹套摸魚方法。每當夏、秋之時,妳在陜南壹些江邊上,會看到壹些光著屁股的孩子,壹會鉆進水中,壹會浮在水面,手裏舉著摸到的魚,和同伴們嬉戲打鬧的場面。他們把摸到的魚,用壹根細柳條串起來放在草叢裏,待玩得興盡時或天晚時,才提著魚串回家。

“漢水漁歌”亦稱“漢水情歌”。無論是駕魚鷹船的小夥子、大姑娘,還是垂釣的老翁都喜歡唱。其詞語通俗上口,風趣,詼諧。有歌唱幸福生活、贊美山河、催人奮進的;也有表達友誼與愛情的。形式活潑,韻調流暢,猶如漢江水壹樣清澈,明靜,迂回,奔放。也有人稱贊它像漢水流域的姑娘,是那樣爽朗大方、優美動人。

紅彤彤的朝陽放異彩喲,金花銀花滿江開啰,清早下河撒幾網,米、面、油、鹽壹齊來,打魚人兒多自在吔。喜悠悠,樂悠悠喲,每日垂釣下河溝啰;釣得鮮魚呷美酒,壹覺睡到五更頭這樣的生活哪裏有!?兩岸青山對面笑,我駕小舟壹支篙;洗衣妹若願配壹支,雙雙下河把魚撈,百年永和好。山對山,水連水,無根的花木會枯萎;莫道我說語不中聽,雛雞怎和鳳凰飛,休再幹拌嘴!山對山嘞,崖對崖喲!駕起小舟雲中來喲,壹篙刺破水中天,朵朵銀花江面開啰。漢江東去歸大海喲,戲水鴛鴦緊相挨喲,小小漁郎雖不才,願為漁妹作伴來喲!

  • 上一篇:深圳戀真緣活動怎麽樣
  • 下一篇:威士忌怎麽喝比較好喝 威士忌的喝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