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廿四日。
火把節,史稱“星回節”,《路南(今石林縣)州誌》記載:“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為燎,以腥肉為牲,互相饋贈,謂之星回節,俗稱火把節”。
是中國西南彜族人民心中最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類似於漢族的春節,至今已傳承了2000多年,完整的記載始見於元代李京的《雲南誌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明”。
火把節寄托了彜族人民祈禱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風調雨順、家人健康的美好願望,千百年來,主要以民間自發組織的形式流傳於整個彜族地區,《滇系》記述:農民持炬照耀田間以祈年,通省皆然。
火把節在“西南文化區”的傳承
火把節不僅僅只是彜族的傳統佳節,作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傳承,在彜語支其他民族如納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等民族中也有相當久遠的歷史。
火把節習俗在這些民族中的形成與發展,壹方面與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間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聯系,另壹方面也與這些民族尤其是彜語支民族的歷史源流、文化傳承和社會交往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