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壹般是從成年開始留胡子。
當然,每個朝代,成年的標準不壹樣,漢朝時16歲,唐朝改為18歲,後來又改為22歲。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儒家道義。
胡子是不該剪的,但是沒有幾個人,真正能做到壹輩子不剪頭發也不剪胡子,留的拖到地上。所以古人的習俗是,胡子和頭發不能沒來由的隨意破壞,但日常修剪和梳理是可以的。
擴展資料:
那就可以用剪子之類的了 ,在古代,男人有留胡須的習慣,胡須長得好,修飾得好,是美男子的壹個特征,故古代常有“美髯公”的稱呼。染胡須如同今天染發壹樣,起著同樣的效果,於是古代男人染胡須的風俗就出現了。?
早在唐代,大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中就有“近來年少輕前輩,好染髭須作後生”之句。可見在唐代就有染胡須藥品,人們就有了染胡須的習慣。
辛亥革命後中國男性的發式、服飾、社交禮儀風俗有了很大變化,男人理發和剃須成了日常生活的壹部分。不過許多有關留胡子的禮儀還是值得我們去了解。例如,晚輩在長輩面前就不蓄胡子,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意識和倫理觀念的體現,對現代人,特別是那些趕時髦的年輕人很有教育意義。
百度百科-刮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