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現實社會信息網中有哪些人充當了把關人角色

現實社會信息網中有哪些人充當了把關人角色

現實社會信息網中充當了把關人角色的有新聞編輯、知名博主、大V等。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傳播環境和傳播鏈條復雜,但這其中仍然有壹些關鍵的人或物影響並決定著信息傳播的走向。大眾會接觸到什麽信息、看到什麽內容、通過什麽渠道接收信息,在背後其實都是經過了某些人或機構的篩選和推廣。

庫爾特·勒溫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了“守門人”概念,也稱為“把關人”。這壹概念認為,個人或群體在接納與拒絕某些事物之間有權做出決定,扮演著“守門人”的角色。隨後,懷特將這壹概念引申到媒體,提出報紙的新聞編輯也可以被看成是守門人,他們通過篩選新聞直接決定了讀者所能閱讀到的內容。

再之後,麥克內利進壹步完善理論,擴大了“把關人”的模式,認為把關發生在多個有關聯的環節。巴斯則進壹步提出了“雙重行為模式”,將媒介的把關行為分為兩個階段,信息的發布經過采集和加工的雙重把關。

及至今天的互聯網時代,自媒體紛紛湧現,人人都可以是“把關人”,既是信息的生產者、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

比如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發布和轉發分享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就經歷了信息的篩選和把關。因此,信息的真假虛實和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我們必須提高警惕,既要懂得分辨其中的真假,也要避免自己成為傳播謠言的壹份子。

如今我們常見的知名博主、大V等KOL(意見領袖),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充當了信息把關人的角色,對其領域內的信息進行專業的分析和加工、分享,為大眾提供壹定的專業意見和輿論引導。

把關人角色的作用

除了個體的身份能影響信息的傳播,現在通過壹些科技手段也讓媒介平臺擁有了“把關人”的功能,影響和引導著大眾的信息接收。比如許多新聞客戶端APP使用的信息流和“相關推薦”技術,通過分析讀者的喜好來定向推送相關的信息,因此我們常常會瀏覽到許多自己喜愛的、關註的內容。

但這也產生了壹個弊病,就是會出現“信息繭房”效應。我們只會接觸到自己關註的、熟悉的信息,更少地接觸其他信息內容,因此忽略了外部多元化的信息環境,也就很容易影響到我們的認知思維的廣度和多樣性,變得越來越狹隘化。這也是需要我們提高警惕的。

可以說,在網絡時代之中,到處都是信息“守門人”,“把關”也更有難度了。

  • 上一篇:環境整治河道治理方案範文4篇
  • 下一篇:誰能介紹幾個好看的漫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