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生命張力、別樣花橋 ——陳履生畫展(下)

生命張力、別樣花橋 ——陳履生畫展(下)

(接上篇)

圖12?請註意姚庚與《漓江山水歌》前面巨大的空間沒有作為他用,這為觀眾欣賞這幅作品提供了更開闊的視野——與當年寸土寸金出租場地是完全不同的價值取向。此次參加陳履生先生個人畫展時獲悉,花橋美術館正在將這幅壁畫作品,申請為國家文物。這壹切,代表了當今社會對文化、藝術越來越重視的趨勢

但是,即使吳冠中先生的激賞,也依然沒有阻止這幅壁畫再次被“塵封”。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全社會的註意力都集中在經濟建設上,加之國家財力補足,對文化事業的撥款大幅削減,像花橋美術館這樣的單位,只能靠多種經營、自負盈虧來艱難維持生存。於是,相關場地被租給了經營旅遊商品的商販,《漓江山水歌》再次被封蓋在隔墻的後面,無法與觀眾見面。當姚奎老先生在他去世前壹年(2006年),來到桂林,來到花橋美術館,卻看不到自己的得意之作時,其心中的酸楚是不為人道的——他回京後,甚至沒有向姚庚提及《漓江山水歌》當時的狀況。

圖13?無論是對陳履生老師個人畫展的精心策展,還是對梁思成先生建築作品的悉心維護,以及保護好姚奎的《漓江山水歌》,桂林花橋美術館的員工們都是值得稱頌的。這是他們的掌門人邱麗萍館長(前排左)與原國家博物館陳履生副館長在畫展開幕式上

這是那壹時期帶有普遍性的現象,但桂林花橋美術館的前輩們,在艱難中讓這幅有意義的壁畫再次得到了有效保護。國運興則文脈興,當我們走入二十壹世紀,壹個屬於中國人的世紀,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加強,中國人變得越來越有文化自信,越來越珍視自己曾經的過往,同時,在陳履生老師這樣有識之士的不斷呼籲下,擋墻終於被打開,《漓江山水歌》也再次呈現在公眾面前。別樣的花橋,見證了中國社會前行的軌跡。

圖14?還是將本文的第壹張合影,留給桂林花橋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右2:張丹副館長,左1:唐林舒,右1:李競)吧,因為他們的辛勤付出值得我們尊重

之所以在關於陳履生老師畫展的文章中,加入有關姚奎老先生以及《桂林山水歌》的內容,是想向讀者展現更加全面的,壹個作為文人的,陳履生老師的形象。自古中國文人有為知己者死的傳統,雖然姚奎老先生已經過世十年了,但作為他生前的好友,陳履生老師並沒有忘卻他,甚至借著本次個人畫展的機會,牽線搭橋安排姚庚到訪桂林花橋美術館,並最終玉成11月在花橋美術館舉辦姚奎畫展。

圖15?西安美術學院王家春書記的致辭無疑是畫展開幕式上的亮點

想深入了解壹個人,是可以從側面,從他的朋友們入手的。在開幕式上,西安美院王家春書記的發言無疑是所有嘉賓致辭中的亮點。王書記不是科班美術工作者出身,而是從基層政府官員幹起的。但他對文化、藝術卻有敏銳的感悟。對藝術院校中的不良現象,會毫不留情地加以撻伐。他致辭中尤為重要的壹點,是談及文化自信。還是那句老生常談:自1840年以來的百年,無疑是中華民族奮發圖存的壹百年,但在前半程,屢戰屢敗讓許多國人在文化上不再自信。但作為世界上唯壹薪火相傳,不曾斷絕的古老文明,中華文化自有其獨特的長處。而中華民族的復興,壹定是以重新樹立文化自信為前提和標誌的。

圖16?小範圍私下交流中,肖舜之老師(右1,從右至左分別是:花橋美術館邱麗萍館長,姚庚,和陳履生老師)在做精彩論述

如果說西安美院王家春書記的致辭是正式的、官方的,著重於藝術家的社會擔當,那麽在開幕式所有正式日程結束後,少數幾個人私下交流時,桂林著名畫家肖舜之於洋洋灑灑之際,將藝術創造的規律,進行了深刻總結。他提到學養的問題,自嘲自己已經無法成為大師,因為學養要從小打下基礎,就像在薈聚網田野調查報告《全國四萬多個鄉鎮,只有壹個能直接冠以中國——宜賓.中國李莊》中,我們也做了類似論述:“漫步在李莊的古街巷上,作為萬裏長江第壹古鎮,明顯在近二、三百年裏,沒有受到戰火的蹂躪與大的破壞。鄉紳階層,可以在相當長的歲月裏,從容完成自身的文化養成。”

圖17?陳履生老師在畫展開幕式後的專題報告會《漓江與20世紀中國畫新題材》上做主題演講

肖舜之老師甚至談到了精英藝術與大眾藝術的對立、統壹問題,雖然由於時間關系,他沒有展開,但這是壹個值得嚴肅探究的課題。沒有精英藝術的引領,大眾藝術容易流俗;脫離大眾藝術,精英藝術會缺少蓬勃的生命張力——就如同文人畫中的消極、頹廢壹樣,甚至會讓壹種文明走向沒落,就像斯塔夫裏阿諾斯在《環球通史》中,對希臘邁錫尼以及殷商文明的論述那樣:哲學家與工匠的分離,讓這些文明不可避免的衰落了。陳履生老師的朋友圈,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

圖18-20?陳履生老師高朋滿座的“朋友圈”

陳履生老師是能讓精英文化與大眾藝術產生足夠銜接的。雖然他認為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對大眾文化的提倡,抑制了精英文化的發展,但他對新中國繪畫的新題材(尤其是改革開放前),是充分肯定其歷史價值的。在我看來,這也恰恰是他的畫展——《文.文人.文人畫》,將“文”放在第壹位的原因。也許與他的畫作比,陳履生老師的“文”會為他贏得更崇高的聲譽。他在開幕式下午的專題報告會《漓江與20世紀中國畫新題材》中,將這壹時期中國畫的發展脈絡梳理得異常清晰:

圖21?花絮照。參加陳履生老師畫展開幕式的嘉賓黃峰(右),居然是姚庚親姑姑的學生(在成都)!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小了

為什麽齊白石會贏得如此高的畫壇地位?是因為他的花鳥魚蟲是過去文人畫中不曾有過的題材,與之呼應的,是被外部刺激重現生氣的中國文化人——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誌趣、眼界大為拓寬,於是才會對新的題材大為追捧;為什麽漓江畫派在新中國有重要的地位?是因為這壹題材是新中國(到改革開放前)唯壹非政治性的題材;為什麽李可染要“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樣色彩濃重的語言去形容走出畫室進行寫生、探索新題材、新技法註2的重要性?是因為五十年代,傳統中國畫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程度;……。這些讓我這個外行都有了醍醐灌頂、頓開茅塞的享受。

圖22?來參加開幕式的小朋友,在專心聆聽陳履生老師的發言。贏得了下壹代,才會贏得未來

註2: ?“壹九五四年起,我多次到大自然中觀察寫生。行程十數萬裏,使我認識到:傳統必須受生活檢驗決定其優劣取舍,而新的創造是作者在大自然中發現了前人沒有發現的新規律,通過思維、實踐發展產生新的藝術境界和表現形式”——李可染語

圖23?與李可染、吳冠中這樣的大師壹樣,陳履生老師也非常強調深入生活對新題材挖掘的重要性——沒有徐悲鴻的桂林之行,也就沒有漓江畫派的興起。而在此次畫展中,專門展出了他拍攝的冬日裏樹木的照片,才豁然於他的“冬樹系列”繪畫為什麽如此打動人心!那是生活場景的藝術化

陳履生老師還有壹點,是讓人佩服到不可思議的地步,那就是他行“文”的速度。在寫作本文時,我有意對他發朋友圈的內容爬了爬樓,他去年十二月份剛去過巴黎,今年1月份又去,在畫展開幕式的前壹天才剛剛從巴黎飛回來,但即便如此緊張的日程,他依然筆耕不輟,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文章刊出。在開幕式上,有位嘉賓在致辭中甚至提到,當年陳履生老師編輯壹部大型畫冊(有繪畫作品近1000幅)時,他會親自為每壹幅作品做點評和說明,少則也有300-400字,最讓人拍案稱奇的是:這些文字,是在宣紙上,用書法作品的方式呈現出來的!在圈內我是出了名的快手,但在這方面,簡直難忘陳老師的項背。

圖24?這是在參加完陳履生先生畫展後,和央視七套的朋友們去的,壹個野生仙鶴能駐足於庭院的地方,希望能為致力於走入生活的藝術大家們,提供壹個可供寫生的好去處

“文,文人,文人畫”,不僅僅是畫展的主題,寥寥數語,已將原國家博物館陳履生副館長的思想境界,人文情懷,學術與藝術成就勾勒了出來。開幕式當晚酩酊,權當這篇文字是酒還沒醒,在大家面前不自量的醉話。幸好在匆匆參加完陳履生先生個人畫展後,又隨央視7套來到了壹個仙鶴也會駐足不忍離去的祥瑞之地,在這個中國傳統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就用這不可思議的祥瑞,祝陳履生老師的藝術與學術松柏長青,祝所有與會的嘉賓幸福安康!生命張力,別樣花橋,我們還會再見!

軒轅子樂

? 2018/2/10

  • 上一篇: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 下一篇:盆栽花卉的底肥怎麽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