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畫說好家風手抄報

畫說好家風手抄報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我收集了畫說好家風手抄報,歡迎閱讀!

畫說好家風手抄報

畫說好家風手抄報內容1

我家的家風是什麽呢?其實很簡單:敬長輩,正心術,端人品,篤勤儉,懂禮貌。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百善孝為先,父母他們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所以在這個方面,他們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舅舅壹家與我們每天壹起吃飯,十多年來壹直其樂融融。在家裏,吃飯時好吃的東西要請長輩先吃,平時要聽長輩的話。父母整天辛苦工作,每當父母勞累時,我會幫父母捶捶背,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勤儉節約是美德。勤儉節約從小事做起,平時吃飯能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費食物,要吃幹凈碗裏的每壹粒米。我的姥爺更是“節約標兵”,我們家可是每天都做到“光盤”哦!在洗臉刷牙、洗頭洗澡、每天打掃衛生的時候,我們在意的節約壹滴水。在使用電燈、空調、電腦的時候,我們在意的節約壹度電。

“勤儉之風”養我好習慣,“尊老之風”伴我成長。

畫說好家風手抄報內容2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嶽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每壹個家庭都有淳樸的家風,每壹個家長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的處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長的第壹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可以說,家風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略的潛移默化。

記得小時候,每到節日,特別是春節,年三十,壹家人在壹起看春節晚會,吃年夜飯,我父親就開始給我們講他小時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爺爺)是壹個大家庭20多人,吃飯的時候,我爺爺先給我太爺盛飯,太爺動筷了,他們才敢吃飯,我太爺就把好吃的給我爸吃壹口,這就體現了我們“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家風。每到節日,農閑時節,村裏的有些人就聚在壹起,父親就告誡我禁止參與,能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準吸煙:煙有百害,無壹利,酒少喝怡情,喝多傷身,我就養成了不吸煙不,少飲酒的習慣。母親每天都講: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麽什麽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 不說謊話、不愛占小便宜,做壹個誠實的孩子 父母身傳言教的教導我們,“和為貴、孝為先、勤為寶、儉為德”“知足常樂,待人以善”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訓”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我們要懂得相互體諒、懂得相互寬容、懂得相互信任、懂得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穩定。

好的家風,需要大家傳承,也需要總結,不光要靠潛移默化還要作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訓。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要努力將前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為壹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引領我們健康成長。

畫說好家風手抄報內容3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些警示育人的詞匯是對教育的最基本體現。社會風氣的好壞,家風家規的樹立,都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是有很好的.幫助的。

家風,是潛移默化的,具體的從小事做起。然而,壹些有壹些社會地位的名人和古代的偉人的家風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我們也能從中學會勤儉持家的本領。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壹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鬥,要求“壹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周恩來總理的飲食清淡,每餐壹葷壹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壹米,壹片菜葉。國務院經常召開國務會議,會議過午還不能結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總理規定工作餐標準是“四菜壹湯”,飯後每人交錢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壹片菜葉把碗底壹抹,把飯湯吃幹凈,最後才把菜葉吃掉。

在吃飯的時候,偶爾掉在桌上壹顆飯粒,馬上拾起來吃掉。有人對他如此節儉感到不解,總理說:“這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難時期,總理和全國人民同甘***苦,帶頭不吃豬肉、雞蛋,不吃稻米飯。壹次,炊事員對他說:“妳這麽大年紀了,工作起來沒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糧了!”總理說:“不,壹定要吃,吃著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壹住下,他就從口袋裏掏出壹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誌,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正是這壹樁樁、壹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我黨我軍光榮傳統的化身!

在我國民間的家風小故事也同樣讓人深受啟發。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壹個叫吳成的農民,他壹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壹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妳們要想壹輩子不受饑挨餓,就壹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壹鋸兩半,老大分得了壹個“勤”字,老二分得壹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裏就沒有壹點余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壹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壹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

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壹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壹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壹天比壹天好。

說完我國的家風故事,我們也來看看外國有名的家風小故事。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壹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 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壹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壹點壹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壹只壹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裏放壹塊磚用來節水。壹個貴為壹國之尊、壹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大家都知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上述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家風就是壹個家族的面貌。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壹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麽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 上一篇:環境汙染的事例
  • 下一篇:祝壽賀詞書法作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