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抗疫已初見成效,復工復產正在有序地進行中,壹切看似井井有條,重復生機。但處於此次疫情中心的武漢市仍處於緊張的防控階段,因此按照湖北省政府通知,3月11日起除武漢市外,湖北省其他城市逐步恢復工作。
在近2個月的停工停產後,湖北省的復工復產讓國內外汽車生產廠商都松了壹口氣。要知道,在湖北省復工以前,早有眾多省市復工,可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停產預警、零部件斷供乃至直接閉廠停工的消息依舊絡繹不絕,當中不乏湖北省作為國內汽車工業大省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此次受疫情影響的停產停工陰影下,我們大多數人都將眼光放在了主機廠,卻忽略了那些我們熟悉的供應商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麽很多主機廠壹直運作,卻依舊會斷供?為什麽湖北省壹省停工,會對全國乃至世界汽車產業產生那麽大影響?這壹切的答案,其實都應該從供應商說起。
對於很多人來說,對供應商的理解就是三個字:生產商。他們通過生產零配件,供應給主機廠,以此換取利潤,和主機廠是合作關系,壹榮俱榮,壹損俱損。換言之,如果供應商停工,主機廠能做的只有兩件事:換壹家供應商,或者停工。而如果供應商集體停工呢?那主機廠只有壹件事可以做——停工。
根據中汽協統計,2019年底國內汽車零部件開發區***103個,湖北省占據13個,位居國內第二。而據資料顯示,2019年12月底,湖北省工商登記在冊的零部件集成及配件生產企業***6025家,由此可見,湖北省對於國內汽車生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隨著此次疫情的影響,湖北省內的汽車供應商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因而也導致汽車廠家因零部件缺失而導致產能中斷問題。
而這些零部件廠商中,有大量我們熟悉的名字,如弗吉亞、德爾福、博格華納、偉世通、李爾、施坦威、偉速達、日本昭和、意大利馬瑞利和法國噴達集團等。除此以外,湖北還擁有大量動力總成配套工廠,比亞迪、吉利等企業新能源核心部件工廠,上汽通用、濟柴、玉柴等企業發動機工廠的分支基地與發動機配套工廠等。
給大家舉壹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日產汽車為了應付美國與日本本土市場的銷量萎縮,押寶中國市場增量;據不完全統計,湖北省內擁有168家供應商,采購的零部件超過800多種。在這種前提下,湖北省2個月的停產停工,已然將日產汽車的停產範圍擴大至馬來西亞、美國、墨西哥、英國、西班牙、俄羅斯和印度等多個國家。
以小見大,從日產汽車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今時今日供應商對主機廠的影響之大。為了開源節流,在國內建廠的國外供應商的銷售策略大都相同,他們所生產的零部件並不只是供應國內市場,而是以國內為主,其余部分出口國際。因此,當國內工廠停工,受影響的企業自然還包括海外市場。
可以看到,供應商對整個汽車產業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是不是可以說供應商們可以“翻身做主人”,騎在主機廠的頭上呢?現實中的答案恰恰相反,盡管供應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他們卻都有壹本“難念的經”。
根據各大零部件企業發布的2019年財報顯示,供應商市場的發展與主機廠類似,持續發酵的馬太效應正在讓供應商兩極分化,盡管博世、法雷奧和佛吉亞等企業“大獲全勝”,但在他們光環之下,是被重重陰影籠罩的其他供應商們。
前文提到,供應商和主機廠之間壹榮俱榮,但是,據相關統計,2019年全球汽車整體銷量9032萬輛,同比2018年下跌3.25%。市場需求的逐漸下降導致廠家進壹步縮減產能,這也直接影響到主機廠對零部件的需求量,而其中,作為跨國零部件巨頭的重要戰略市場的中國,2019年零部件產量更是有著8%的同比跌幅,其影響大小可想而知。
在馬太效應之下,加劇的自然是優勝劣汰,而想要從中脫穎而出,無非兩種辦法:要麽加強自己,要麽削弱別人。出於“人道主義”,大多數供應商選擇了“加強自己”。於是,在很多消費者看不到或者忽略的地方,供應商們出手了!
在2019麥格納中國媒體日活動上,麥格納就曾集中展示了其多項智能駕駛領域的先進技術,其中包括駕駛輔助、汽車雷達,域控制器和自動駕駛開發平臺,以及3D環視系統等多個領域。在凈利潤同比下跌23%的前提下,依舊選擇了加大對新四化領域的投入。
(應用於燃料電池增程式電動車的碳纖維儲氫罐)
同樣的還包括大陸汽車集團,雖然其凈利潤總比下跌高達106.7%,但在研發方面的總投入卻高達29億歐元,同比2018年增長了5.1%;同時還在投資方面投入了20.6億歐元,同比2018年增長2.1%。
此外,博世、固特異、米其林、李爾等多個零配件供應商均加大了在新四化領域的研發投入。其中博世還計劃在今年的電氣化、自動化和互聯化交通出行領域中投資超過10億歐元。可以說,發展到今天,各大供應商對於新科技、新四化的研發投入已經近乎“不計成本”。而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外因有兩個:競爭加劇,以及新勢力的橫插壹腳。
競爭加劇其實很好理解,就如同上述所說,需求下降導致的“蛋糕”變小,大家只能加強自身爭取更多的利潤。而新勢力的橫插壹腳或許就有些人不理解了,如今“不成器”乃至明天就可能倒閉的新勢力能對這些“龍頭大佬們”做什麽?
對於新勢力來說,每壹分錢都來之不易,自然不能像傳統車企們與供應商龍頭們合作,但同樣需要生產汽車、降低生產難度與生產成本的他們應該怎麽辦?特斯拉,給出了他的答案。
特斯拉出身矽谷,這壹點我們都知道,而這群技術宅們最擅長的並非是造汽車,而是寫程序。比如在特斯拉Model?3上所使用的這壹套計算機系統,就能大幅度減少車輛中所使用的電子控制單元的數量。換言之,同樣的壹套程序如果放在其他傳統車企的車型上,很有可能導致壹大批生產相關控制單元傳感器的企業倒閉!
且據日媒報道,特斯拉在計算機方面領先豐田汽車約6年。這壹結論的來源則是壹次拆解特斯拉Model?3之後,對其“full?self-driving?computer”進行檢測後得出的。而且早在去年,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就曾表示“特斯拉車型識別交通隔離墩這壹功能,EQ4和博世都做不到,Autopilot?2.0最新的更新軟件目前也沒有識別。”
可見,在新四化潮流之下,新勢力們正在“另辟蹊徑”,試圖通過高新技術從軟件上減少對硬件,即零配件的依賴,並且目前有了壹定成效。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試問還有哪家傳統供應商能夠坐得住呢?
(博世iot?shuttle概念車亮相)
於是,在曾經以各大主機廠為中心的車展中,大量的供應商從幕後走到了臺前。比如在去年的上海車展,萊茵金屬汽車圍繞減排高效電驅動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威力登展現了全新的近距離激光雷達,地平線提出多模態人車互動解決方案,博世、大陸集團展示壹系列自動駕駛技術等等。
(蓋瑞特電動增壓模型)
涉足新領域,加大研發投入,提出解決方案,無疑是傳統供應商目前做出的最佳應對方法。而這壹系列做法,也讓很多傳統供應商實現了供應商到生產商的轉變,他們不再壹味供應零部件,他們更註重用戶的體驗,更重視為客戶解決難題,提供解決方案,更甚於自己制造研發,從幕後走到臺前。
其實傳統供應商的轉變早已發生,而此次疫情的發生更是進壹步凸顯了供應商的重要性。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可以預見供應商和主機廠的合作將會變得更加緊密。與此同時,當新勢力真正站穩腳跟時,供應商所面臨的挑戰也會進壹步加劇。可以說,在這個風雲變幻、日益革新的汽車市場中,就如同這次的疫情壹般,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