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白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什麽意義?來歷是什麽?

白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什麽意義?來歷是什麽?

白族節日包含火把節,繞三靈,三月街(觀音節),耍海會等。

節日之壹:火把節

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人民盛大的“火把節”。這個節日是白族人民秋收前夕預祝豐收的節日。這天晚上,家家門口都要豎小型火把壹個,每村村口要豎公立大火把壹個或幾個,火把高達五丈。上面插紅、綠彩旗,寫著“五谷豐收”、“人畜平安”等吉利大字。火把點燃後,村村寨寨壹片光亮,猶如白天壹般。然後各村寨的群眾,手持小型火把,繞田間穿行壹周,燒滅害蟲,以求莊稼豐收。

關於“火把節”的由來,白族人民中流傳著這樣壹個生動的民間故事:

相傳壹千多年前,南詔王皮羅閣是六詔中勢力最大的壹個,他野心勃勃,企圖並吞六詔,然後把才智過人、青年貌美的賓川詔夫人—慈善夫人(又稱白潔夫人)霸占為妻。為此,他以召開六詔會議為借口,造了壹座最易燃火的松明木樓房,宴請各詔主到松明樓聚會。南詔王的這壹陰謀沒有瞞過聰明的白潔夫人。她知道此去兇多吉少,勸自己的丈夫不要去參加會議。當時由於南詔王的權勢,賓川詔主不敢違約,白潔夫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灑淚送行丈夫,行前拿出鐵鐲壹只,親自戴在丈夫手上。

赴宴之中,南詔王派人點燃了松明樓,不出白潔夫人所料,各詔國主都被大火燒死。當熊熊火焰騰空而起的時候,各詔派兵營救,但為時過晚,白潔夫人聞訊趕到後,燒死的國主侍從只剩下壹堆黑黑的焦骨。白潔夫人星夜點燃火把,在這堆焦骨中用雙手挖尋丈夫屍首,致使十指鮮血淋漓,最後才在壹支套有鐵手鐲的焦骨上找到自己丈夫的遺骨。

她悲憤萬千、抱著丈夫的屍骨縱身跳入洱海。後人為了紀念她的貞節、美德,於六月二十五日,男子跑馬迎魂,婦女用鳳仙花染紅指甲,村村寨寨豎立火把,以表示對白潔夫人的懷念,這就是火把節的由來。

八月二十三日的“魚塘會”(過去曾叫“花船撈屍會”),據說也是白族人民用來紀念白潔夫人的。

節日之二:繞三靈

盛大的“繞三靈”聚會,在每年夏歷四月下旬舉行,歷時三、四天。這是白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白族信仰本主神,認為它是諸神中的主神,為壹村的本主。在各個本主中又有壹個最高的神中之神,即南詔大將,大理國段氏祖先段宗旁,其所居之廟稱為神都,建於上陽溪聖源寺,並舉隆重的宗教儀式朝拜最高本主神,俗稱“繞三靈”。“繞三靈”期間七十多個村的上萬男女老幼,身穿民族盛裝,彈奏著樂器,邊唱邊舞,循著蒼山之麓齊集“神都”聖源寺,展開各種祀神的文藝活。參加者各杯不同的心意到這裏祈求朝拜。其中以男女青年為數量多,他們來時打扮得十分艷麗,手裏拿著柳枝、鮮花,打著“霸王鞭”,唱著大本曲,敲著八角鼓,使整個“繞三靈”的活動充滿節日氣氛。

晚上,人們在寺廟周圍山林地上休息。青年男女們進行談情說愛的活動。他們雙雙對對,隱藏在樹木叢中,壹唱壹合,沿著洱海畔邊行邊唱,經過洱河靈帝的本主廟,然後到馬久邑保景帝和公主的本主廟,整個過程都載歌載舞,如此廷續三天至四天“繞三靈”會才告結束。

節日之三: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觀音節”。相傳觀音開辟了這個地區,使這裏“五谷豐登”,人們為紀念觀音的功跡,訂這個時間在這裏聚會。

“三月街”盛會在大理城西面蒼山下舉行,時間為每年夏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屆時白族群眾到這裏唱歌、跳舞、演戲、賽馬、舉行各種文娛體育活動。隨著歷史上白族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個盛會逐漸發展成各民族的物資交會,相沿至今已有午千余年的歷史。會議期間,街上人山人海,擺滿了各種貨物,人們在這裏自由買賣,農民用措取的獸皮和挖到的藥材,到這裏換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解放後,這個聚會已成為滇西各族人民壹年壹度的物資交流和文娛體育會演的大會,它對促進各族人民民間的團結和物資交流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白族人民中,除以上幾個較為盛大的節日外,還有許多節日,如春節、清明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等節日。這些節日與漢族的習慣大體壹樣。

節日之四:耍海會

雲南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都要舉辦壹次傳統的耍海盛會。相傳過去洱海裏有條兇殘的大黑龍,年年興風作浪,塗炭人民。聰明智慧的白族人民雕壹條黃木龍,放進洱海去同黑龍決鬥。兩條龍在洱海中展開了惡戰,白族人民聚集在岸上為黃龍吶喊助威。黃龍鬥累了伸出頭來,大家壹齊扔去饅頭:黑龍伸出頭來,大夥丟下石頭。於是黃龍越鬥越強,黑龍又饑又乏,被咬得遍體是傷,慌忙逃往漾濞江。從此,海水外泄,風平波靜。為了紀念這壹勝利,每年到了這壹天,白族人民身穿盛裝,撐起花傘,從四面八方乘船或步行趕來耍海。在耍海的日子裏,洱海裏白帆點點,岸上人山人海。人們只起嗩吶,唱著《大本曲》,對著調子,舞著霸王鞭,跳起仙鶴舞,盡情歡樂。同時,舉行壹年壹度的“賽龍舟”活動,龍舟壹般用洱海裏大型的木船改裝而成,在長約十米,寬約三米的風帆上,披紅掛綠、張燈結彩。桅桿上紮有五顏六色的“連升三級”的大鬥,並拴上銅鑼,尾舵上豎有松枝,船舷上畫著叱咤風雲的“黃龍”和“黑龍”,中間鑲嵌壹面圓“寶鏡”。隨著壹聲號令,各村寨的龍舟競發,人們唱著賽舟調,祝願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 上一篇:孫臏與龐涓的故事
  • 下一篇:盤點棗莊的六大特色小吃,妳吃過幾種,讓妳流連忘返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