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白族的音樂特征有哪些?

白族的音樂特征有哪些?

去百度百科搜搜,以下是百科摘的:

 白族調 白語稱“白兒祜”,意為白曲,類似山歌。 因各地不同,故常冠以地名,如“大理白族調”、“劍 川白族調”、“洱源西山白族調”以及昆明、元江、瀘 水等地的白族調等。①大理白族調。流傳於洱海周圍地 區,可對唱,亦可獨唱,分男腔和女腔。男腔是五聲徵 調式;女腔是五聲宮調式。男女對唱中,女腔轉男腔時, 前調do=後調sol,形成同主音轉調(個別村寨男女同唱 壹調)。用真假嗓結合的唱法。女腔第 1、第 5句唱詞 最後壹字的行腔往往落在la的顫音上。除此特定顫音外, 其他聲音均較平直,鄉土氣息濃郁。如下例: ②劍川白族調。流傳於劍川、洱源地區。曲調質樸、流 暢,兼有敘事和抒情的特點,亦可作為說唱曲調使用。 以真嗓演唱,用龍頭三弦伴奏,自彈自唱。音樂是六聲 羽調式,旋律起伏較大,常有六度、八度的跳進。劍川 白族調的結尾常先終止於骨架音mi上,隨後,三弦彈奏 尾聲式的結束句,才終止於主音。如下例: ③洱源西山白族調。流行於洱源縣西山地區及雲龍縣相 鄰的山區。音樂多為五聲音階羽調式,也是樂段的變化 反復結構。男女聲均以真聲演唱。 白族小調 與白族調不同之處,在於愛情內容較少, 可以在家裏、街巷中演唱。如“泥鰍調”、“海東調”、 “麻雀調”、“栽秧調”等。 敘事歌 有流行於洱海四周的 大帛曲 (又稱“花 柳曲”),流行於山區的“打歌調”。此外,尚有風俗性民歌、兒歌,哄娃娃調等。 歌舞音樂 有“打歌調”、“霸王鞭調”、“耍龍 舞”、“耍獅舞”、“繞三靈”等,音樂都較歡快熱烈。 大本曲音樂 大本曲是白族傳統曲藝的曲種。其唱 腔按傳統的說法,有“三腔九板十八調”。“三腔”指 的是 3個藝術流派:流行於大理城南的稱為南腔;流行 於大理城北的稱為北腔;流行於洱海東岸的稱為海東腔。 “九板”指的是 9個曲牌,是大本曲的基本唱腔,如正 板、平板、高腔、脆板、大哭板、小哭板、陰陽板等。 “十八調”指的是18首來自民間的民歌小調,是大本曲 的輔助唱腔,如老麻雀調、螃蟹調、放羊調、花子調等。 壹般由1人演唱,1人彈三弦伴奏。 明清時代吹吹腔、大本曲劇本和唱本 吹吹腔音樂 吹吹腔是白族的傳統戲曲劇種,歷史 悠久,現稱白劇。其音樂屬於聯曲體。唱腔有小生腔、 須生腔、小旦腔、搖旦腔、英雄腔、醜腔、高腔、平腔、 二黃腔、大哭腔等。主要以嗩吶和打擊樂伴奏。

  • 上一篇: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及其運行環境的各部組成
  • 下一篇:看手相是男左女右嗎 結合雙手壹起看相才準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