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神經卡壓綜合征定義
皮神經在走行過程中,由於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壓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並表現出壹系列神經分布區不同程度的感覺功能障礙、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營養障礙甚至運動功能障礙,統稱為皮神經卡壓綜合征。
皮神經卡壓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疼痛、壓痛、肌肉緊張、感覺異常等如感覺過敏、感覺減退、感覺缺失、感覺過度等常見癥狀,在祖國醫學中,屬於痹癥範疇,傳統醫學對痹癥的認識,在病因上不外乎風、寒、濕,熱以及病理產物痰、瘀為患,在病機上為正氣內虛而外感風、寒、濕、熱致使經絡氣亦阻滯,在治療上則可以壹“通”字統之。
現代醫學認為,皮神經特別是四肢的神經幹,走行較長,當其途經某些解剖部位,如骨孔、骨性降起、筋膜。腱性肌緣和纖維骨性管道時,易遭遇反復摩擦刺激或受壓產生病理改變,這種受到慢性病理性刺激的皮神終即為卡壓性神經。本病臨床常見,在單神經患病中占自重要位置,但因其常無明顯誘因,起病緩慢,容易忽略而轉成慢性疾病,甚至造成難以治愈的結果。
皮神經卡壓綜合征診斷依據
皮神經卡壓綜臺征的診斷依據:①長期的慢性的局部疼痛或感覺異常;②明確的局部壓痛點;觸診可及皮下結節或條索樣包塊;③局部肌肉緊張但不影響軀體運動;④除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皮正經卡壓綜合征的治療原則
皮神經卡壓綜合征治療的關鍵在於減壓。追溯到古老的民間傳統治療疼痛的方法如刮痧和拔罐,其之所以能夠緩解癥狀,物理減壓也是壹個重要的機制。
由於造成皮神經卡壓的病因是復雜的,局部的病理改變也不是單壹的j對它的治療也絕非壹方壹法就能奏效,所以審證求因、辨證施治是對皮神經卡壓綜合征治療的基本原則。在方法的選擇上,我們主張能用物理療法的則不用藥物療法,能用非侵入療法的則不用侵入療法,能用有限侵入療法的則不用手術切開療法。
鈹針器具及其操作手法
《靈樞·九針》載有“九針之名,各不同形……;三日钅是針,長三寸半;……五日鈹釗,長四寸,廣二分半;……钅是針者,鋒如黍粟之銳,主按脈勿陷,以致其氣……鈹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綜臺過去的各種療法的優缺點,結臺中西醫療法采取非入路手術,選擇新的鈦合金材料研制成了現代鈹針。應用現代鈹針來治療皮神經卡壓綜合征,做到了療效好、創口小、損傷小、無痛感。
1、鈹針的規格
直徑0.50~0.75毫米,全長5 -8厘米,針頭長1厘米,0.50~0.75毫米。針柄有2種結構,壹種是用鋼絲纏繞的普通針柄,長約3-5厘米。另壹種是將鈹針裝在壹個長10厘米,直徑075厘米的手柄上。治療時要使刀口線和手柄的平面標記在同壹平面上,以辨別刀口線在體內的方向。
2、鈹針治療的常用手法有4種
疾刺法:主要用於針刺軀幹、腹背、四肢的皮神經卡壓點。醫者左手拇指按壓在診斷明確的皮神經卡壓點的旁邊,右手用腕力將鈹針按預定好的尺度直t垂直刺入卡壓點,不撚轉,不留針,疾刺速拔的壹種方法。進針深度要視患者的胖瘦及病變部位,以及輕、中、重的不同壓痛點,因人因病而異,靈活應用,壹般進針深度約為3—5厘米。
點刺法:主要用於卡壓處肌肉組織較薄的頭部及四肢末梢。醫者左手拇指按壓在診斷明確的皮神經卡壓點旁,右手持鈹針垂直在卡壓點上將針尖點刺,不留針,輕點後即迅速出針的壹種方法。壹般進針較淺,不超過0 5厘米。
刺割法:主要適用於卡壓後有條索形成的皮神經卡壓綜合征。醫者持針刺入預先選定的部位(部位壹定要選擇準確)達壹定深度後,用針頭的刀刃來回劃割,通常劃動範圍在1厘米左右,以劃破條索為目的,動作要輕巧靈活,不可粗暴。
復式手法:主要適用於卡壓後有條索形成且卡壓部位較深的情況 這種進針方法分為3步。 ①第1步是采用疾刺走,右手迅速將針刺入診斷明確的卡壓部位並壹次到位。
②第2步是采用於手法輔助,即用左手拇指在按壓疾刺後,繼而更換捏拿收放彈撥等於法,使局部組織放松,以減少阻力,並且初步讓鈹針與卡壓的條索接觸,確包鈹針刺入的準確性。
③3第3步即在前2步的基礎上,采用刺割法,同上。
松解皮神經卡壓時,將鍍針在壓迫點做局部松解或減壓使得癥狀明顯改善,在鈹針做松解時要註意保護神經和神經束的血管,有助於神經功能的康復。因此與其他療法相比具有不需麻醉、創口小、無痛感、術中對神經周圍組織的損傷少、術後神經周圍形成的瘢痕小、癥狀改善明顯等優勢。且鈹針是用肽臺金所制成,與其他金屬材料相比,它具有硬度高、中溫性能良好、耐腐蝕終久耐用4個顯著的優點,鈹針在皮神經卡壓綜合征中的應用,綜臺了其他療法的優點,尤其是小針刀療法,取其長而去其短,它不但適合在國內基層醫療單位推廣應用,而且作為壹種針灸療法,在國外的應用也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鈹針療法的操作步驟
鈹針療法的臨床應用包括以下程序:定位、消毒、進針、松解、出針。
定位:觸診找到體表壓痛點後,用指端垂直向下做十字壓痕,註意十字壓痕的交叉點對準壓痛點的中心。
消毒:用碘伏或酒精—碘酒—酒精常規消毒皮膚,其範圍略大於治療的操作範圍2倍。
進針:有點刺法和彈刺法兩種。①點刺法:術者壹手拇食指捏住針柄,另手拇食指用無菌幹棉球或無菌紗布塊捏住針體,針尖對準皮膚十字壓痕的中心,雙手驟然向下,使鈹針快速穿過皮膚,當鈹針穿過皮下時,針尖的阻力較小,進針的手下有種空虛感,當針尖刺到深筋膜時,會遇到較大的阻力,持針的手下會有種抵抗感。根據不同的病情,進行松解針法。②彈刺法:術者壹手捏住套有塑料套管針的針體,針尖對準十字壓痕的中點,垂直下壓套管,另手的拇中指端相對,中指指甲對準針尾,用力彈擊露在套管外的針尾,使其瞬間穿過皮膚,然後取下套管,再逐層進針。
松解:松解是整個治療的關鍵步驟。松解的目的是減低皮神經通過的周圍筋膜張力和筋膜間室內壓力。所以針刺的深度以鈹針穿透筋膜即可,不必深達肌層,這樣可以避免出血及減少術後反應。根據治療需要,對筋膜層的松解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①壹點式松解:適用於痛點局限,定位準確的病例。鈹針的尖端穿過深筋膜即可,患者的局部疼痛常隨之消失。②多點式松解:適用於痛點局限但定位較模糊的病例,當鈹針的尖端穿過深筋膜後,輕輕上提,將針退出筋膜至皮下,梢微改變進計角度,再穿國筋膜層,可如此重復3~5次。③線式松解:適用於疼痛範圍較大,病程較長,筋膜肥厚且.肌肉張力較高的病例。線式松解其實就是沿壹個方向的反復連續點刺,形成壹條0.5~0.7厘米的筋膜裂隙。
出針:完成松解以後,用持針的棉球或紗布塊壓住進針點,迅速將針拔出持續按壓進針點1~2分鐘,同時尋問患者的局部感覺,壹般患者原有的疼痛都減輕或消失。無菌敷料敷蓋進針點,24小時內保持敷料幹燥清潔即可
鈹針療法的適應癥:
①經1~2個療程的保守療法治療無效的病例;
②經手術療法治療後再次形成粘連卡壓的病例;
③皮神經卡壓綜臺征首診明確的病例。
鈹針療法的禁忌癥:禁忌證
①局部軟組織存在炎癥反應者;
②有出血傾向者;
③糖尿病患者有肢體缺血或軟組織感染傾向者;
④意識不清不能配合或患者不接受此治療方案者。
鈹針松解術的針感
因為鈹針為壹種閉合性手術,在手術操作時,為了安全和能夠準確地進行手術,除了掌握手術之外,掌握手術的針感,對手術的'準確和安全性也極為重要。
鈹針將四步規程進鈹針之後,病變在淺表部位,深度已可達到,若病變在較深部位,或肌肉肥厚處。進針後,深度還達不到,還要繼續向深部刺入。此時要摸索進針,以針感來判斷。刀口所碰到的組織,若在組織間隙,病人可訴沒有任何感覺。若碰到血管,刺到正常肌肉,病人可述疼痛,碰到神經患者訴麻木、觸電感時,應及時輕提刀鋒,稍移動刀鋒l~2mm,繼續進針,直到到達所需深度為止,也就是病變部位。現施行鈹針各種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到達病變部位,病員都訴有酸脹感,沒有疼痛或麻木、觸電感。在治療過程中,如果遇有疼痛或麻木觸電感時,還應立即轉換刀口方向。也就是說酸、脹感是鈹針的正常針感。疼痛、麻木、觸電感都是異常感覺。
如遇異常感覺時,不能進針,更不能進行手術。沒有感覺說明鈹針在組織間隙,沒有到達病變部位,壹般也不要進行松解、剝離、切開等手術。但有不少病變組織變性嚴重,已失去知覺,在進針和手術時都沒有感覺。不過這壹般效果都不夠理想。
鈹針的針感是鈹針刺入患者人體後病人的感覺,鈹針的手感是鈹針刺入人體後醫生自己手下的感覺,此種感覺對我們進行正確判斷鈹針所到達的部位和組織是極為重要的,如是刺在肌肉上,就是壹種柔軟的感覺,如果鈹針刺在筋膜和神經上,就有壹種柔韌帶的感覺,如果鈹針刺在病變的結節上,就有壹種硬而柔的感覺,如果鈹針刺在血管上,就有壹種先是阻力較大然後阻力又突然消失的感覺,如果鈹針刺在組織間隙,就有壹種毫無阻力空虛的感覺,如果鈹針刺在骨頭上,就有壹種堅硬的感覺。我們依據於這些不同的手感,來判斷鈹針所到達部位不同的組織結構,同時我們根據層次解剖和鈹針所到達部位的手感,來判斷鈹針是否到達我們需要治療的部位。
中醫鈹針:給皮神經減壓
在臨床中,常被診斷為“慢性軟組織損傷”、“肌筋膜炎”或“風濕性疾病”的患者,有相當數量屬於神經功能障礙。這些慢性疾病,有的使用多種方法久治無效,而采用鈹針治療壹兩次就能解決問題。
這是為什麽?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主任陳秀華說,鈹針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具有針對性強、操作簡便、安全、創傷小、無副作用和臨床療效顯著等特點。她的壹番解釋,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鈹針是壹種神經外松解術
陳秀華介紹,皮神經在走行過程中,由於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壓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並表現出壹系列神經分布區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營養障礙甚至運動功能障礙,統稱為皮神經卡壓綜合征。
這種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之壹,表現為局部疼痛,感覺異常,檢查發現肌肉緊張、壓痛、痛性結節、條索狀包塊及放射痛。
資料表明,鈹針源於《靈樞·九針》。書中記載“九針之名,各不同形……五曰鈹針,長四寸,廣二分半;……鈹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由此可見,鈹針是比針灸針稍微粗壹點,末端扁平帶刃的器具。鈹針治療時只是在筋膜層,創傷小,基本不出血,壹般操作就壹兩分鐘,可有效松解分布於皮膚和筋膜中大量細小的受壓皮神經,相當於壹種創傷較小的神經外松解術。
現代鈹針采用鈦合金材料制成,是根據皮神經卡壓造成的軟組織高張力狀態特點而設計的。壹般刀口為斜口,刀口線為0.5~0.75mm。針柄是用鋼絲纏繞的普通針柄,長約3~5cm。治療時要使刀口線和手柄的平面標記在同壹平面上,以辨別刀口線在體內的方向。
她舉例,如對頸椎病,通過鈹針對患者頸部皮下組織、筋膜的切割,來疏通經絡、調節氣血,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局部充血水腫的消退及無菌性炎癥的吸收,有效松解廣泛分布於皮膚和筋膜中大量細小的受壓皮神經。
鈹針療法具有很強的臨床實用價值,主要適應於全身各部位皮神經卡壓綜合征。包括皮神經卡壓綜合征首診明確的病例;經1~2個療程的保守療法治療無效的病例;經手術療法治療後再次形成粘連卡壓的病例。
五個步驟完成臨床操作
患隱神經膝關節內側支卡壓綜合征的於老漢,膝內側和小腿前內側持續性疼痛,行走時膝部發軟,負重、劇烈活動疼痛加重。於是,他來到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求醫。
陳秀華先讓患者平躺在床上,體位保持不變。她觸診找到體表壓痛點後,找準進針定位。
接著,以進針點為中心而消毒,用碘伏常規消毒皮膚,其範圍略大於治療的操作範圍兩倍。
只見她右手持針,左手持無菌棉球,扶針點刺進入皮下,雙手驟然向下,使鈹針快速穿過皮膚到達筋膜。陳秀華談到施針體會時提到,當鈹針穿過皮下時,針尖的阻力較小,進針的手下有種空虛感,當針尖刺到深筋膜時,會遇到較大的阻力,持針的手下會有種抵抗感。
陳秀華開始進行松解針法,即減低皮神經通過周圍筋膜張力和筋膜間室內壓力。她說,針刺的深度以鈹針穿透筋膜即可,不必深達肌層,這樣可以避免出血及減少術後反應。
完成松解以後,她用持針的棉球或紗布塊壓住進針點,迅速將針拔出,並持續按壓進針點1~2分鐘,無菌敷料覆蓋包紮結束。
僅僅壹兩分鐘,陳秀華就完成了鈹針治療。於老漢下地走走,感覺腿痛明顯緩解了許多。陳秀華主任囑咐他,每周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讓他堅持治療,可以鞏固療效。老漢高興地連連答應。
陳秀華解釋,膝關節是身體主要的負重活動關節。該處皮下脂肪薄,緩沖能力差,是隱神經最常發生卡壓的部位。老年膝關節退行性改變、骨質增生也是造成隱神經的膝關節內側支受卡壓的壹個重要原因。鈹針療法可松解軟組織壓力造成的皮神經卡壓,減輕封閉系統的表面張力和壓力而緩解疼痛。
使用鈹針因人因病而異
鈹針療法在治療皮神經卡壓綜合征方面,雖然具有創口小、痛苦小、無需麻醉、定位準確、松解較為充分的優點,但不是所有的人和病都適宜做這種療法的,必須嚴格把握適應癥及註意事項,陳秀華強調。
她說,進針前可根據患者的情況在進針點處行皮下浸潤麻醉。進針深度約為1~2cm,不可深刺,以免造成氣胸或神經血管等損傷,進針深度要視病人的胖瘦及病變部位,因人因病而異,靈活應用。
對有暈針先兆患者,首先將鈹針取出,安慰患者,讓患者平臥。輕者給予飲熱開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復。重者在上述處理的基礎上,用指掐或針刺水溝等穴位。她解釋,暈針常見原因是患者精神緊張,或體質虛弱、饑餓、疲勞、體位不適以及醫者操作手法過重等。
臨床上還會遇到血腫,這是因為誤傷血管,出針時沒有及時按壓而造成的。如果是輕度血腫,壹般不必處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血腫較重,可在局部繼續按壓,防止繼續出血,然後給予活血消腫的內服和外用藥。預防的辦法是避開血管,出針後適當按壓。
她說,對術後患者,可適當進行壹些手法和功能鍛煉,既可恢復人體動態平衡,解除肌肉痙攣,也可進壹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