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三篇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三篇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心得體會 三篇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豐富多彩,需要我們大家去努力傳承。妳知道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怎麽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1

 文化是壹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壹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壹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中國傳統文化燦若星空,有無窮的底蘊。她源遠流長,即從中國產生人類起就有了中國歷史,也有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壹。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悠悠五千載,經歷了萌生期、形成期、確立期、繁盛期和總結轉型期幾大時期。在中國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時代,出現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觀,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兩漢司馬談和劉歆的劃分,諸子主要為儒、墨、道、法、農、雜、縱橫、名家等,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理論的奠基石,深遠地影響著後來中國文化的發展。

 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我們的人生境界,並能啟悟生命的智能,發揮理性的功能。我們學習唐詩宋詞,我們誦讀名家經典,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領悟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源自《周易》的壹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化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由此可見壹斑。其大意是天體運行體現剛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強不息;君子的胸懷像大地壹樣寬廣,德行像大地壹樣深厚,所以能滋長萬物,承載萬物,容受萬物。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發達的西方社會,還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社會生活都面臨著過度物質化功利化的問題。作為社會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價值觀發生了偏差。然而人作為人的存在,還應是以智慧、德行和審美情趣為表現形式的文化存在。從這個意義上看,以註重心性,長於倫理為基礎特征的中國傳統文化能為現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啟迪。

 在對待思想文化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千方百計限制思想自由,搞壹言堂。要求民眾的思想,與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壹致。否則,則視為離經叛道。這使各種新思想新觀點難以發展。在社會矛盾的處理上,中國傳統文化崇高人治。以權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現象十分普遍。

 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還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禮儀這四個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電視臺的壹檔節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鳳。幾個兒女為了爭奪老人的財產來到了這個節目,老人已經是中重度的老年癡呆。目光呆滯的老人看著幾個兒女在臺上唇槍舌劍,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來,老人是特別可憐的,可是老人的幾個兒女臉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讓人們寒心。難道現實的社會真的事利字當頭嗎?妳有沒有想過妳在和誰談利益,是妳至親至愛的娘啊,妳有沒有想過,妳的娘是怎麽把妳們四個人拉扯大的?孝順孝順,在孝順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做到順呢?

 我聽過壹句話,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忠是舍棄小家顧大家的大無畏精神。這個固然重要,但是,世界壹直像現在壹樣和平,不用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就多關心關心我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沒有多大的用處了。但是咱們不能把它們當做累贅,他們是我們的寶貝。最值得珍惜的寶貝。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2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黨在堅持根本理論陣地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繼承,也給予了更多的關註。通過學習《弟子規》、《道德經》等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壹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壹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壹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壹壹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壹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壹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壹壹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壹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壹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註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壹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壹種快樂,想學習是壹種幸福,求知若渴是壹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壹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壹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3

 我正式接觸佛教是從聽陳大惠老師的中華傳統文化論壇開始的,陳老師的第壹講便是趨吉避兇?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他讓我從新認識到了道德,認識了人生規律,陳老師講到道是什麽?其實很簡單,道就是自然萬物運行的規律,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這個叫道,比如說早上太陽在東邊升起,晚上壹定落下;蘋果壹定要秋天結果。這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規律,這個就叫道。什麽是德呢?按照自然規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這就叫德。現在有人說傳統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這是壹種誤會。還有人說這個太高深了,我跟各位講,壹點不高深。秋天結蘋果,您覺得這個蘋果高深嗎,壹點不高深。蘋果樹結果、老母雞生蛋,這有什麽高深的。自然大道,這個道,最樸實,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耳聽到的壹切都是道,都是傳統文化。它壹點都不神奇,壹點都不奧妙,非常通俗易懂,問題是現在沒有人講。農民春天播種,秋天收獲,所作所為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他就叫有德。這個德最重要的壹點,就是按照自然規律生活,不要破壞自然規律。

 今天我們的人變得很浮躁,變得很功利,我們已經失去了人的純樸的本質。這是個快節奏的社會,這是個強者的社會,因為什麽都需要競爭,社會需要強者。然而很多人活的不快樂,不論是有錢的,沒錢的,有名的,無名的,都活的痛苦。

 後來我初讀了了凡四訓,看到了了凡先生的人生改造過程,了凡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光是知命認命,聽憑命運的安排,那是消極而被動的。後來雲谷禪師對了凡說人的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而在後期了凡根據立命之學自強不息地改造命運,則是積極而有益的。他教導子孫後人以正確的處世做人之道,照此實踐,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而改變了原本被算定的命運,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怨天憂人不滿上天的不公平,卻不知道有些東西是命中沒有的是求也求不來的,有些東西是命中有的遲早會得到的。了凡先生沒有去怨天憂人,通過努力得到名利財富,那是遲早的事,如果我們沒有德行是不能獲得相匹配的東西的,因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學其實是博大景深的壹門學問,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而佛學開導人對世界的認知,讓人知道富貴榮華只是過眼雲煙,開心是暫時的,痛苦也是暫時的,我們不能時時快樂開心,我們不可能永遠悲傷痛苦,壹切都將過去。然後佛學教導人在思想上改變,教導人樂觀,不論是痛苦還是快樂,不論是富貴還是貧苦都是暫時的,世事無常,我們不可能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麽。佛學告訴我們不因為快樂而興奮不已,也不要因為痛苦而悲傷,因為這是暫時的,遇到困難時要想這是暫時的,富貴時也要想這也是暫時的。佛教導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過錯,不要迷戀壹時的快樂,不要遇到挫折就沮喪,我們要知道我們從來到世間開始就註定壹切都是會離我們遠去的。

 我們只有舍得放下才會得到,舍得放下富貴德到智慧,舍得放下仇恨就會得到快樂,舍便是得,不舍便不得。

?

  • 上一篇:現在買房投資的話,風險會大嗎?
  • 下一篇:端午節最短的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