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的鼻祖是張三祿。
張三祿是當今社會見於文字記載最早的相聲藝人。根據相關記載並推測:張三祿本是八角鼓醜角藝人,後改說相聲。
他的藝術生涯始於清朝道光年間。在《隨緣樂》子弟書中說:“學相聲好似還魂張三祿,銅騾子於三勝到像活的壹樣。”
張三祿的人物經歷:
張三祿是天橋藝人“管兒張”家的先輩,據藝人們說曾是北京東、西、北城藝人的頭目。他原為八角鼓藝人,亦通曉口技、戲法等技藝,後改說相聲。
其藝術活動年代下限大抵在清朝同治年間,上限在鹹豐或道光年間。八角鼓搭班分其演唱藝術為吹、打、彈、拉、說、學、逗、唱八部,有生、旦、凈、末、醜諸般角色。其醜角登場,以抓哏逗樂為主。
據雲遊客《江湖叢談》載:“八角鼓之有名醜角兒為張三祿,其藝術之高超,勝人壹籌者,仗以當場抓哏,見景生情,隨機應變,不用死套話兒,演來頗受社會各界人士歡迎。
後因性情怪僻,不易搭班,受人排擠,彼憤而撂地。當其上明地時,以說、學、逗、唱四大技能作藝,遊逛的人士皆願聽其玩藝兒。張三祿不願說八角鼓,自稱其藝為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