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相撲硬拉還是傳統硬拉?真的該由身材比例決定嗎?

相撲硬拉還是傳統硬拉?真的該由身材比例決定嗎?

1、在傳統和相撲中, 髖關節結構 對力量和舒適度的影響要遠遠大於身高和肢體長度等因素。

2、除了不同個體的優點和弱點的不同, 沒有任何因素 使傳統的或相撲硬拉變得更難或者更簡單。

3、相撲硬拉和傳統硬拉的 髖部伸展大致相同 。傳統硬拉對股四頭肌的要求更低,相撲對的背部力量的要求較小。

4、為了 確定哪種硬舉方式最適合妳 ,妳只需要訓練他們兩個幾個月,然後堅持使用強度最大、在次最大負荷下最舒適的那種。如果這種方式在最大負載下比較弱,那麽很容易識別出阻礙妳的特定弱點。

我總會收到壹些人問我關於身材比例的問題(比如身高,臂長。軀幹長度,小腿長度等等),會問我什麽樣的身材比例應該使用傳統硬拉,什麽樣的人應該使用相撲硬拉。

我的觀點是,兩種硬拉都努力訓練壹段時間,然後選擇能拉的更重拉的更舒服的硬拉方式。

有些人會覺得我在說廢話,因為總有人能給出準確的數據來告訴妳最適合什麽樣的硬拉,但是,我認為,除了訓練,沒有方法能告訴妳哪種硬拉更適合妳。 如果有壹種方式能告訴妳的話,也是通過X光拍出的髖關節結構,而不是通過測量手臂身高得出的身體比例。

適合去做更多通過髖關節屈伸完成動作的傳統硬拉,還是更多需要髖關節外展的髖關節屈伸的相撲硬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妳的 臀部結構 。

在這裏我就不講解剖術語了,但簡而言之:

1、骨盆的形態和大小每個人都不同

2、髖臼可以位於骨盆的前方或後方

3、這些髖臼可以更淺或更深

4、股骨與骨盆的夾角會改變

5、在股骨和骨盆的交匯處旋轉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這 五個不同的變量 將決定妳的臀部能夠承受的運動範圍,以及妳在不同的臀部位置可以產生的 肌肉張力 。

為了說明其中壹個因素,下圖顯示了股骨頸的角度相對於股骨軸的變化

圖1顯示了傾斜的“正常”角度。圖2為髖內翻,圖3為髖外翻。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第二個人需要做傳統硬拉(如果他們的 髖臼很深 的話更適合做傳統),在做深蹲的時候可能也會選擇 很窄的站距 。髖關節外展過多的話,股骨頂部會和骨盆也不允許。

第三個人做劈叉可能沒有問題,他們最好還是做相撲。髖關節外展越多,他們的 內收肌(特別是大收肌 )就越緊張,可以增加更多的張力。

有人認為相撲硬拉更簡單,甚至認為相撲硬拉屬於作弊,因為他的行程更短。

這個觀點站得住腳嗎?

的確,相撲硬拉的行程更短。相撲的硬拉比傳統硬拉的行程要短20-25%。然而,行程並沒有那麽重要。是的,這確實意味著使用 傳統硬拉需要多做20-25%的功 才能完成動作。

大多數的極限硬拉需要5秒或更少的時間來完成。即使是最慢的硬拉也會在10秒內鎖定。妳的肌肉中儲存了足夠的 ATP和磷酸肌酸 ,以確保在8-10秒內的時間最大輸出 不受能量產生的限制 。兩種硬拉做功的差值只會在做最大次數挑戰時會有體現,但在討論1rm時往往不會有影響。換句話說,站姿的寬度會影響妳在壹分鐘內完成40次硬拉400磅的能力,但 不會影響只做壹次的最大重量 (雖然不同硬拉的最大重量會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要記住,不要覺得妳硬拉失敗是因為妳在硬拉的每壹個位置都不夠強壯,而是因為妳在通過最薄弱的那個點的時候妳不夠強壯,換句話說, 決定妳是成功還是失敗的是關鍵點 ,不是行程的多少。

相撲硬舉不需要更小的臀部伸展扭矩嗎?

我還看到了另壹種觀點,認為相撲式硬拉要更容易,因為硬拉時所需的髖部伸展力矩有很大的不同。還有人做了這張圖來論證這個觀點。

如果妳學過力學,看到這張圖片妳會覺得,相撲的確會更加容易。伸髖被定義為矢狀面(前後)的運動,扭矩等於力臂乘以受力。所以, 在相撲硬拉中,由於髖關節力臂(妳的臀部和杠鈴之間的水平距離)較短,它需要較少的伸髖力矩來舉起重物。

但是 伸髖發生在三維空間 ,而不僅僅是側面照片看到的這樣。當臀部向外旋轉時,這意味著臀部的伸展同時發生在矢狀面(前向後)和額面(左向右)。不管髖關節外展和旋轉了多少,力臂的長度本質上是不受影響的,所以 伸髖的扭矩是相同的。

實際上,當比較傳統硬拉和相撲硬拉時,在動作的任何壹點上(他觀察了杠鈴落地的點,杠鈴通過膝蓋的點,以及杠鈴頂部的點)臀部伸展都沒有顯著的差異。在另壹項研究中,臀大肌和腘繩肌的肌電圖讀數對兩種硬拉式都是相同的,驗證了這壹觀點。通過實驗比較2D和3D的模擬並進行分析分析,發現2D分析與預期的壹樣會顯著地扭曲了相撲硬拉的結果。

最簡單的辦法是,兩種都練,用兩個月的時間,通過訓練來判度哪種硬拉能拉的更重。

然後選擇感覺最強和最舒適的變式的(大約次大重量(70-80%的1rm)負載進行訓練。

同時經過這樣的訓練妳也可以分辨出自己的薄弱點, 如果傳統強於相撲,代表妳的股四頭肌比較弱,如果相撲強於傳統,代表妳的背較弱。

如果妳覺得兩鐘變式相差不多,長時間訓練下去,妳也會逐漸發現自己的薄弱點。

壹般來說,較輕的舉重運動員和女性舉重運動員在由於背部和軀幹薄弱更多使用相撲硬拉,體型較大、軀幹較厚的選手在使用傳統拉的時候,通常更容易保持背部伸展 。

如今,相撲特別受歡迎。 而在90年代末,70%的運動員使用是傳統硬拉,其中83kg以上的運動員使用傳統拉的比例有85%,而83kg以下的運動員使用傳統拉的比例有55%。

然而,不要因為妳的性別、體重或體型的不同而只選擇壹種變式。沒有任何壹種硬拉會比另壹種硬拉簡單,所以,為了更強壯的自己,兩種硬拉都要練習。如果現在妳的傳統硬拉拉的很重,不如增加相撲硬拉的訓練頻率,這會讓妳有新的收獲。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妳有幫助

請點贊轉發

對了

以及微信公眾號:力量筆記

林鋒在此感謝妳的支持

  • 上一篇:孝道在中國是怎樣壹個存在,與西方的愛父母有哪些區別?
  • 下一篇:禮儀培訓心得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