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碧江村保護規劃文本,急求

碧江村保護規劃文本,急求

[摘 要] 本文在深刻剖析碧江古村落問題的基礎上,以物質環境更新為立足點,重塑嶺南

 傳統的文化環境,提出碧江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策略框架,並制定古村落風貌與文

 化保護策略,使古村落的精神得以延續發展下去,使其重新煥發活力。

[關鍵詞] 古村落 保護 發展 碧江村

1、研究背景

城市化是當今時代的壹個重大特征和課題。根據美國地理學家那森(Ray Natharn)的研究,我國城市化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極具特色的嶺南傳統村落集聚處,同時又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壹。近年來,伴隨珠江三角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發展迅速,人口規模、城市用地膨脹,大面積的城市開發和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嶺南傳統村落風貌正快速、大面積地喪失。這種情況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已是普遍現象,在快速城市化地區如何正確處理傳統村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成為傳統村落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

順德區位於珠三角核心地區,北?鎮是順德區經濟重鎮,國家級重點鎮。作為北?鎮重要組成部分之壹的碧江村(現已改為居委會)2005年的工農業總產值達14.5億元,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隨著碧江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廣佛都市圈壹體化進程的迅猛推進,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目前正面臨在開發中發展繁榮,還是聽任其在現代生活中逐漸衰敗的選擇。能否合理保護,歷史價值和歷史文脈能否保存,成為碧江發展中最為嚴重的危機之壹。

2、碧江古村落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街巷保護現狀

碧江的街巷格局整體保存較為完整,但由於新建建築數量較多,使部分街巷的完整性和空間尺度遭到了壹定程度的損毀,主要表現在建築層數過高破壞街區尺度,建築材質的現代化與傳統街區氛圍的不協調,建築外挑占用街巷空間,建築封堵街巷,石板路面損毀等,這些都對街巷的傳統尺度、色彩等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2.2 建築保護現狀

碧江村心街和泰興街現存留古建築108棟,占總建築數量的16%,其中包括金樓、泥樓、職方第(含見龍門)、慕堂蘇公祠、磚雕照壁、亦漁遺塾、三興大宅(怡堂)等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碧江在古建築保護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7棟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較好的修繕,但是非文物建築的保護方面稍顯不足,根據調查,許多重要古建築都存在著壹定的問題,需要進行修繕,損壞較為嚴重的建築有五間祠、何球祠、黃家祠。

2.3 基礎設施現狀

(1)道路系統

東西向的泰寧路是壹條通往金樓的城市道路金樓西邊為碧江大道,往北接承德路,再北通往廣珠大道;南北向的道路還有甘境大街,亦可通往廣珠大道;它們構成了碧江古村落內的主要道路,承擔了該區域大部分的機動車交通。南北向的村心街和泰興大街是兩條貫穿了主要歷史建築的街道,它們目前還擔負著村內主要的機動車交通的職能。從村心街和泰興大街分支出來了數十條巷道,它們的保存狀況基本良好。在對外交通問題上,須解決車行、步行的銜接問題,以及停車場地的設置等問題。

(2)給排水

村落供水采用自來水,通過沿路鋪設的給水管網為村民供水,水質與水壓較好,完全能夠滿足村民生產、生活的需要,但是,由於古建築群的街巷寬度較窄,供水支管埋地較為困難,在部分街巷露天鋪設,壹定程度上影響了街區的景觀。

由於排水系統不完善,居民的生活汙水、雨水大都通過路面或墻邊的自然溝渠排入村內的河湧,對河湧造成了壹定汙染。

(3)電力電訊

電力、電訊線路基本采用明桿架設,街區內電力、電訊線路較為混亂,存在壹定的火災隱患,架空線亂接亂拉造成了壹定程度的視覺汙染。

2.4 存在的主要問題

(1)保護意識薄弱

雖然大多居民都認識到保護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如何深層次保護管理,如何在具體的日常行為和生活工作中去切實保護利用好文化資源,還缺乏相當的認識。

(2)城市發展對古村落空間的侵蝕

雖然碧江仍保留著數量較多、價值較高的文物建築,但是,碧江乃至北?鎮的快速發展已對村落的保護帶來了壹系列的威脅,村落舊有的場所、節點、街巷空間正逐步缺失,部分體現傳統特色的歷史空間被侵占,出現了水體汙染、河湧被填埋,新建建築與傳統建築的不協調等諸多問題。

(3)文物古跡亟待修繕

雖然七處文物保護單位已經得到了修繕,但壹些重點保護建築存在失修問題,面臨損毀的危險,亟待投入資金進行搶救性維護修繕。

(4)市政基礎設施條件亟待改善

雖然整體來看,碧江的市政設施配套較為完善,但是在寬度較小的街巷,市政配套依然缺乏,不夠完善。

(5)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

因為缺乏對古村落的有效控制,造成了大量的現代化和大尺度的農民房在村內拔地而起,不盡破壞了村落的整體風貌,也為後期的拆遷改造帶來很大困難。

(6)缺乏管理辦法的約束

作為國家級文化名村,碧江至今尚未出臺相關的古村落管理辦法,缺乏有效的約束,造成了管理無法可依。

3、保護與發展策略框架

碧江的自然、人工、人文環境要素反映在空間上為節點、軸線、區域三部分以及它們相互間的有機關系所***同構成的城市景觀特色,並通過結構組織構成完整的保護框架。

(1)點——指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建築及其周邊環境,它是構成村落的最小單元,是人們感知和識別古村空間的主要參照物;

(2)線(軸線)——村落的兩條軸線壹是村心街,二是泰興街,這是人們體驗古村的主要通道及主要觀賞軸線;

(3)面(區域)——指村心街、泰興街兩個相對獨立的街區以及由傳統民居將兩個街區串聯起來形成的區域,具有某種***同特征的地段或街區。村落保護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保護,應與村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保護的主要是它的歷史空間格局和景觀風貌,需要改善的包括基礎設施、公***服務設施、環境景觀及建築單體內部的空間組織、設施條件等。因此,需通過對點、線、面的全面保護,發掘遺存的歷史信息和個性特征,研究古村落的建築特點和文化內涵,研究傳統地域文化,並保護彌足珍貴的歷史遺產;研究古建築在現代社會中保護和利用的途徑;實現古村落的可持續性發展,其策略框架包括:

(1)充分整理與挖掘碧江古村的文化價值,充實古村落的文化內涵,逐步恢復古村落景觀,同時保護古村的傳統格局和環境風貌。

(2)堅持把保護工作放在首位,做好對歷史風貌地區的保護與修復工作,同時,積極地恢復、適當地更新街區功能和開發地方旅遊,帶動村落發展,實現局部開發,逐步更新,推動歷史街區經濟復蘇。

(3)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規劃方式,重點保護、沿線修繕、成面改造,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制定保護與整治的措施。

(4)進行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更新。在保護古村落風貌的同時,完善街區內公***設施的配套建設,改造落後的工程基礎設施,提高居住質量,形成舒適優美、風貌獨特的街區環境。

4、古村落風貌保護策略

4.1 正確劃分保護層次,保護整體風貌

對整體風貌的保護,應結合碧江古村落的現狀特點和保護要求,通過劃定環境協調區、歷史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和文保的保護範圍等,規定各個保護層次內的保護內容和保護要素,以實現整體風貌的保護。

4.2 延續村落空間機理和尺度

對於街巷機理和尺度的保護是古村落保護中的重要部分,應該通過建築的退線控制、高度控制、環境要素保護等來實現。

4.3 重點保護與壹般保護相結合

與城市中的歷史地段相比,人力、物力、財力的有限投入往往是古村落保護的難點和弱點。因此,重點保護與壹般保護相結合往往是村落保護的有效措施。壹般而言,重要歷史走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建築周圍是重點保護的範圍,它往往集中著村落的精華和價值所在,對重點地段的嚴格保護是必要的。在碧江古村落的保護中,劃定重點地區並通過嚴格的環境控制措施來實現保護的目標。

5、古村落文化保護策略

從世界範圍來看,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立法保護的文物古跡的內容和範圍在不斷擴大。這種發展變化大體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第壹個階段是對重要的、單個的文物古跡對象的保護;第二個階段是擴大到對文物古跡對象周邊環境的保護;第三個階段則是擴大到對歷史街區、歷史區域乃至某個古城鎮的完整保護;第四個階段則是在對物質性文化遺產重點保護的同時,開始關註對非物質性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這四個階段大體反映了人們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認識的深化和對非物質性文化遺產的逐步重視。對村落文化的保護是古村落的保護的重點,應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5.1繼承地方文化特色

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繼承地方文化特色。

(1)保護當地民風民俗,建立碧江歷史博物館和展示館,並積極宣傳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

(2)建立嶺南民間建築博物館,積極保護優秀的建築藝術,碧江古村的開發建設應體現嶺南建築特色,繼承當地的建築風格和布局方式。

(3)應發揚和繼承當地特色飲食文化,結合旅遊發展順德飲食文化,在加強宣傳的同時,為當地旅遊發展提供服務。

5.2傳承場所精神

特定的場所是古村歷史文化的空間載體,也是古村落的魅力所在。古村落的保護應保留村落中現有的生活場所,並註重恢復失去的人文場所。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恢復被覆蓋的歷史河湧,還原小橋流水的傳統風貌;為歷史建築群的保護與發展預留用地,同時設置四處文化、生活性質的開放空間,分別為:金樓前廣場、五間祠廣場、碉樓廣場、照壁廣場;利用河湧沿線的空置地塊、民居群中的空曠場地、工業廠房遷出後的用地等,形成多處綠地,提升高密度民居群中的綠地率。5.3保留環境意向

保留環境意向主要體現在保護環境要素,如大榕樹、石板路、小橋、河湧、親水臺階等,這些要素構成了特定的歷史文化場所,也為人們留下很多記憶。

  • 上一篇:睢縣二手榨油機回收市場在哪裏
  • 下一篇:福娃集團的福娃有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