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起源
禮儀的起源時期在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紀前),禮儀起源於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中、晚期(約舊石器時代)出現了早期禮儀的萌芽。整個原始社會是禮儀的萌芽時期,禮儀較為簡單和虔誠,還不具有階級性。
按荀子的說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者之本","先祖者類之本"," 君師者治之本 " 。在禮儀中國傳統揖禮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
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壹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 ,履 行禮儀即是向鬼 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源於鬼神信仰 ,也是鬼 神 信 仰的壹種特 殊 體 現形式。
二、發展與形成
禮儀的形成時期在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紀~前771年),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禮儀發展成符合奴隸社會政治需要的禮制,禮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在這個階段,中國第壹次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家禮儀與制度。
禮儀的變革時期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1~前221年),這壹時期,學術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對禮教給予了研究和發展,對禮儀的起源、本質和功能進行了系統闡述,第壹次在理論上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社會等級秩序劃分及其意義。
強化時期在秦漢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在我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裏,盡管在不同的朝代禮儀文化具有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特征。
但卻有壹個***同點,就是壹直為統治階級所利用,禮儀是維護封建社會的等級秩序的工具。這壹時期的禮儀的重要特點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婦、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三、禮儀的意義與影響
1、禮儀是個人美好形象的標誌
禮儀是壹個人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具體體現;禮儀是個人心理安寧、心靈凈化、身心愉悅、個人增強修養的保障。禮儀的核心是倡導人們要修睦向善。當每個人都抱著與人為善的動機為人處事,以文明市民的準則約束自己時,那麽,所有的人都會體驗到心底坦蕩、身心愉悅的心情。
2、禮儀是家庭美滿和睦的根基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緣為紐帶的壹種社會關系。家庭禮儀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3、禮儀是人際關系和諧的基礎
社會是不同群體的集合,群體是由眾多個體匯合而成的,而個體的差異性是絕對的,例如:性別、年齡、貧富、尊卑等。禮儀是社會交往的潤滑劑和黏合劑,會使不同群體之間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異、和諧相處。
4、禮儀是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
職業是人們在社會上謀生、立足的壹種手段。講究禮儀可以幫助人們實現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進全體員工團結互助、敬業愛崗、誠實守信,可以增強人們的交往和競爭實力,從而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
5、禮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
要繼承弘揚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壹項內容。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 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 。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_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禮儀大體可歸結為三個層面:
壹是指治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的典章制度;
二是古代社會生活所形成的作為行為規範和交往儀式的禮制及待人接物之道;
三是對社會成員具有約束力的道德規範(包括自身修養) 。
縱觀我國禮儀內容和形式的演變與發展,可以看出“禮” 和“德”不但是統治者權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許多有廣泛社會性與強大號召力的優良道德規範和人際交往的禮節儀式及生活準則,並且已成為中華民族***同的財富,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百度百科-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