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福建莆田春節習俗及年貨有哪些?

福建莆田春節習俗及年貨有哪些?

福建莆田古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莆田人過春節和閩南人的春節有些許的不壹樣。那麽,莆田有著怎樣的春節習俗呢?他們又要置辦什麽年貨呢?走進“媽祖之鄉”莆田感受壹下吧。

掃巡興化話把大掃除叫“掃巡”。這是個良好的衛生傳統。俗語說:“千補萬補,洗凈見先祖”、“掃巡四面光,洗凈見祖公”。掃巡日壹般定在農歷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戶都選個“雙日”中的大晴天(“雙日”是莆仙群眾的吉利數碼),把家裏能搬動的東西,都搬到戶外,先洗凈讓太陽曝曬,壹求幹,二消毒。然後室內再“掃巡”。

二、祭竈公。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舉行“祭竈”,就是送竈公上天。祭拜時燒壹紙線,送竈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賜福,豐衣足食。

二十五日頭農歷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習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稱“二十五日頭”。這壹天,壹般是大晴天,相傳為“天官賜福”的日子。這壹天,也是發善心積德的日子。凡種種原因向神許願的金錢、谷物,都要主動送到城隍廟(或村裏宮廟),由經辦人化為施舍給窮人、乞丐。這壹天必須做好事,如債務未清者,也不能討債。

做年糕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戶戶做豆腐,買年貨,尤以做年糕最為繁忙。莆仙過年還準備其他年貨,如做豆腐。80年代後,在小康之家,時令佳肴逐漸取代傳統的年糕、食品。

辭歲“除夕”前壹天,俗稱“小除”,戶戶放鞭炮,貼新春聯。當晚,家家戶戶堂上點花燭,疊紅橘果如塔狀,上插“三春”紙花,供“隔年飯”於竈頭,備辦豐厚祭禮和“貢銀”,祭祀天地神,名為“辭年”。除夕俗稱:“做歲”,除夕夜叫“三十暝”。逢小月叫“廿九暝”,全家同桌飲宴稱為“圍爐”,宴席菜壹般備10碗,魚不切尾,螃蟹要10腳全。飲宴結束,大放鞭炮,長輩要給兒童分壓歲錢,壹般通宵不睡,俗稱“守歲”。

80年代以來,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成年的晚輩往往給年邁的長輩奉獻壓歲錢。以表孝道。

過年時,莆田民間每有做“紅團”和“番薯起”的習俗,壹以孝敬祖先,二為時令口福,三取壹家人紅紅火火、大吉利、大平安、大團圓之意。

“紅團”皮的制作是有壹番技巧的。把糯米浸水後,撈起瀝幹,用手工舂成米的粉末(俗叫“米祭”),壹篩再篩,取其最細的粉末,晾幹備用。用時,加入適量的開水和“食物紅”壹起揉勻成粉紅色的團皮,搓成圓長條,再以手摘成等量的壹塊塊的團皮塊。

“紅團”的餡大都是甜的,也有鹹的。甜的加紅糖就行;鹹的則須加入蔥花、香菇絲和搗碎的炒花生米等調味品,別有鄉土風味。“紅團”的餡分三類:壹是以綠豆為餡(綠豆去砂和雜質,洗凈去殼)。俗叫“綠豆餡”;壹是以糯米為餡,俗叫“糯米餡”;壹是以番薯幹粉為餡,因為從前山區和沿海地帶,少產稻米,全年主糧就是“番薯”、“番薯幹”。“做歲”時做“番薯幹餡”的團,倒是不忘苦日子的樸素民風。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壹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壹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個贊或者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

  • 上一篇:碑文的正確寫法
  • 下一篇:窖泥壇子酒叫什麽酒?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