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傳統節日吃什麽:吃肉、吃餃子、吃“渣”、吃秋菜、啃秋瓜、吃桃子、吃龍眼等。
壹、立秋
二十四節氣歌中"秋處露秋寒霜降"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立秋這天起,氣溫逐漸下降,夏去秋來,天高氣爽,月明風清。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壹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壹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
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壹個周期作為壹個輪回,基本概括了壹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壹些物候現象的時刻。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壹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壹伏”的酷熱天氣。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有涼意壹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
二、立秋節氣的由來
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壹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壹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壹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