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

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

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劃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

1、食粽子,是中國人壹個傳統的習俗,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放在鍋中煮熟,以前在讀書的人吃那包裹著棗的粽子,叫“棗粽”與“早中”偕音,意味著早中狀元,現在都喜歡粽子裏包肉,蛋黃,綠豆等,隨個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時食用的。

2、賽龍舟,端午節最主要的壹個習俗。是在屈原投江後,許多人劃船追趕著去拯救,追趕到洞庭湖時沒有了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借劃龍舟來驅散江裏的魚,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樣賽龍舟也就成了壹種端午的習俗了。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驅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黃,香藥等用絲布包裹著,上面用繩,珠子作佩帶,下面結個流蘇,作成各種不同的香囊,現在香囊裏也有放薰衣草,茶葉等放在衣櫃裏除濕,除黴,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來表達愛意。

4、掛艾葉草和菖蒲,也是端午節的壹種習俗,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菖蒲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天中節、龍舟節等等。端午節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亦有起源於惡月惡日、夏季時令、蓄蘭沐浴以及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總而言之,端午起源於南方百越,把農歷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註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相沿迄今。

擴展資料:

“端午”壹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壹為端壹,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人紀年通用天幹地支,“五月”與“午月”通。

在歷史發展演變中,端午習俗註入了夏季時令的驅邪、祛病防疫風尚以及賦予紀念歷史人物內容。夏季也是壹個驅除瘟疫的季度,端午這天必不可少的也有"祛病防疫"活動。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是陽中至陽的日子;陽氣盛則陰邪衰,利於借助剛陽正氣驅邪消晦,因此古認認為端午是剛陽正氣匯集的吉祥日子。

百度百科——端午習俗

  • 上一篇:自考 政治學 簡答題 政治文化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 下一篇:請列舉新疆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竟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