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其風俗包括賽龍舟、食粽子、飲雄黃酒、掛艾草與菖蒲、佩香囊、系五彩絲線等。
壹、端午節資料
1、端午節,又被稱作端陽節,是集拜神祭祖、歡慶娛樂和飲食為壹體的民俗大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2、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壹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上的差異。
二、風俗
1、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人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食粽子: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是壹樣的。現今各地的粽子,壹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等。
3、飲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壹般飲用的雄黃酒,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裏加入微量雄黃而成。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
4、掛艾草與菖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
5、佩香囊:端午節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蚌粉、銅錢、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中國傳統節日:
1、除夕:臘月最後壹天,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節日當天家家戶戶忙忙碌碌的清掃庭舍,並且準備團圓飯。
2、春節:正月初壹,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壹,但壹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壹個重要節令。
4、中秋節:又稱秋節、八月節、團圓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5、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日,因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是中國傳統節日,古人認為重陽是壹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慶祝重陽節壹般包括登高、曬秋、賞菊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