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2、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裏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壹起煮,供壹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3、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壹大片。相傳古時閩南壹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4、黃酒
《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也就是說雄黃酒就是用白酒、雄黃勾兌而成的。這麽簡單的飲品為何如此有名呢?這大概與白娘娘和許仙的故事有關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這天飲雄黃酒,現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間大概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