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
傣族傳統竹樓的整個建築結構都是用竹子捆綁的,墻壁也是用竹條(薄竹片)做的,屋頂用竹條夾住稻草,所以竹樓的整體重量很輕。大雨時,底部的空網柱可以讓流水快速通過。
即使河水飆升,壹些綁在梁架上的竹條也可以拆除,以減少房屋的整體浮力,以免被水沖走。當河水退去時,竹條也可以重新綁好,不影響竹樓的結構和使用。加上就地取材成本低,而且建築本身透水性好,符合當地的氣候和地形。
傣族竹樓是雲南少數民族竹文化的體現,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不斷發展變化的歷史。住宅建築作為生活文化的載體,是繼承歷史、延續文明的重要途徑。
竹建築作為壹種長期成熟的生活形式,長期以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影響著中國的生活建築文化。幹欄式建築自原幹欄式建築不斷發展演變,並在民居中傳承,具有永恒的建築文化魅力。
生活用途
竹樓的平面呈方形,底層架空多不用墻壁,供飼養牲畜和堆放雜物,樓上有堂屋和臥室,堂屋設火塘,是燒茶做飯和家人團聚的地方;外有開敞的前廊和曬臺,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飯、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風。
曬臺是主人盥洗、曬衣、晾曬農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這壹廊壹臺是竹樓不可缺少的部分。這樣的竹樓壹防潮濕,二散熱通風,三可避蟲獸侵襲,四可避洪水沖擊。因為這裏每年雨量集中,常發洪水,樓下架空,墻又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於洪水的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