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的歷史
1、在人類開始定居生活後,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種石斧、石刀等工具砍來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在實踐中,發現竹子幹脆利落,開裂性強,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編易織,堅固耐用。於是,竹子便成了當時器皿編制的主要材料。
2、在殷商時代,竹藤的編織紋樣豐富起來。在陶的印紋上出現了方格紋、米字紋、回紋、波紋等紋飾。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擴大,竹子的編織逐步像工藝方面發展,竹編圖案的裝飾氣味越來越濃,編織也日見精細。
3、秦漢時期的竹編沿襲了楚國的編織技藝。198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銅馬車”底部鑄有方格紋,據專家分析,這方格紋就是根據當時竹編席子編織的方格紋翻鑄的。
4、明代初期,江南壹帶從事竹編的藝人不斷增加,遊街竄巷上門加工。竹席、竹籃、竹箱都是相當講究的工藝竹編。尤其以竹編最為著名。益陽的水竹涼席創始於元末明初。
5、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中國的竹編工藝逐漸復蘇。20世紀50年代以後,竹編藝術開始名正言順的歸口到工藝美術行業,進入了藝術的殿堂。
6、1990年以後,浙江嵊州,四川省青神縣和渠縣先後被評為“中國竹編之鄉”。
7、進入21世紀以後,竹編工藝漸漸失去市場競爭力而出現滑坡,其編織技藝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也有不少竹編藝術家們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藝術,新的作品在緩緩冒尖。
擴展資料:
文化價值
1、魅力的外表之下是瓷胎竹編深刻的文化內涵:天人合壹的造物觀。
2、瓷胎竹器工藝從材料的選擇到編制過程,每壹道工序都要嚴格準確,竹子搜集時間不當容易造成竹子生蟲或者發黴,竹齡選擇決定了竹子的柔韌性,從而決定了瓷胎竹器的編制難度和美觀程度。
3、瓷胎竹編的材料選擇的時節、地域,傳統竹編的制作工藝、制作水平最終決定了壹件瓷胎竹編是否材美工巧。傳統竹編雖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卻更能體現中國傳統造物觀念“天人合壹”所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統壹的思想和文化內涵。?
百度百科-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