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1、姓是代表有***同血緣關系種族的稱號。
2、同姓之間不許通婚,是周朝婚姻制度的規矩。
3、姓氏相別的制度壹直沿用到秦朝,到了西漢,姓和氏的區別已經不再顯現。
4、是傳統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強、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結,是認同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基石。
擴展資料中國姓氏的應用
1、中國歷朝都有帝王賜自己的姓氏給功臣寵臣的情況,吳人俞韶為孫策所喜,賜姓為孫;西魏王傑因戰功卓著,賜姓宇文氏;唐代羅藝因歸順李淵,賜姓李氏。
賜姓其實是帝王用建立擬血緣關系、結成假定意義上的“同姓”的辦法,對臣子進行褒獎的壹種方式(對叛臣逆臣則以剝奪賜姓進行懲戒),以激勵臣子效忠。姓氏在這裏與金銀玉帛等有形物質本質上相同,成了政治手段的壹部分。
2、中國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少數民族姓氏漢化和漢姓少數民族化的現象,進入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實行姓氏漢化,以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為著名,當時曾壹次就將壹百四十四個鮮卑姓氏改為漢姓,拓跋氏改姓元、獨孤氏改姓劉等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例子。
其實漢姓少數民族化也不罕見,北周時期蔡、張、周等漢姓改為大利稽氏、叱羅氏、車非氏,宇文泰賜李弼姓徒河氏,賜趙貴姓乙弗氏,賜楊尚希姓普六茹氏,都是漢姓少數民族化的例證。少數民族姓氏漢化與漢姓少數民族化豐富了中國的姓氏,而姓氏在這裏也成了民族融合的證據。
3、中國古代壹直存在復音姓氏單音化的現象,東漢末年應劭著《風俗通·姓氏》,壹***收錄了五百多個當時常見姓氏,其中復音姓就有壹百五十余個,幾乎占了全部姓氏的三分之壹。
而至北宋初年錢塘儒生編著《百家姓》,同樣收錄了五百多個當時常見姓氏,復音姓卻只有六十個,僅占全部姓氏的十分之壹多壹點。復音姓轉化為單音姓,或是通過連讀、失音、弱化、同化、縮讀等語言學方法,自然壓縮姓氏長度。
或是通過人為刪減,對多音姓只保留壹個音節,無論怎樣,都是“經濟原則”在起作用,也就是在確保姓氏識別、區分功能的前提下,人們有意無意對語言活動中的力量消耗做出合乎經濟要求的安排,實現能量消耗的最小、最省力。
百度百科-中國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