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葉是白話小說發展的高峰,這壹時期的白話語言也更為成熟。很重要的壹點就體現在白話敘事文學語言的成熟。壹方面它們比此前小說中的白話更接近現代漢語;另壹方面,又顯示了更富有文學價值的語言個性,這種個性與它們在題材、旨趣等方面的不同有關,也與小說家運用語言的能力與旨趣有關。
如果上述粗略的描述可以成立,那麽,到晚清之前,白話在小說中的運用也許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唐代說唱文學階段、宋元話本階段、明中後期白話小說成熟階段、清前中期小說繁榮階段。這樣的劃分至少有兩方面的小說史意義,壹是我們可以確認這樣的觀點,即伴隨著白話的發展,小說家對白話的運用也越來越嫻熟,越來越具有個性化的特點,顯現出壹種由樸質到純熟的演變,因此,有必要細化對各個階段白話文學語言特點的總結;二是隨著我們對小說白話語言階段性特點認識的逐漸清晰,我們對每壹部小說的語言成就與價值可以作出更準確的評判。
其次,地域性的不同對白話小說的語言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言作為壹種書面語,有著超地域性特點,而白話的方言差別卻極為明顯,這必然在小說中有所反映。而方言作為壹種文學語言或文學語言的因素,同樣也有壹個發展過程。從方言詞匯的偶然出現,到有意識地采用方言作為小說塑造人物、展現環境的壹種手段,再到方言小說的產生,方言在小說中使用量逐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