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市,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 ,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壹。寧夏回族自治區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羊雜碎 美食指數:★★★★
銀川最出名的民間美食應該就是羊雜碎了吧,這是壹代壹代銀川人最最鐘愛的早餐之壹。壹大早每個有點名氣的羊雜碎店都能看到,壹個個就著茴香餅,喝著羊雜湯,大口吃著羊肚羊腸、面肺子、羊心羊肝。火熱的場面讓人回味!
羊肉泡饃 推薦指數:★★★★
陜西羊肉泡饃很有名,但是寧夏的羊肉泡饃味道更適合咱寧夏人的口味。寧夏的泡饃比起陜西的泡饃,湯更多、更濃,饃是死面餅子韌性較足,是由店家用刀切好,直接放入羊湯中,久泡也不會散,泡在羊湯裏面,連湯帶水的吃起來是非常的過癮。羊肉泡饃也是寧夏本地人最最鐘愛的早餐之壹。
中衛蒿子面 推薦指數:★★★★★
“長脖子雁,扯紅線,壹扯扯到中寧縣……”蒿子面是中寧縣民間特色風味小吃,已流傳360多年,更是首批寧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制作蒿子面已成為表現當地人們廚藝水平的壹個重要方面。
大武口涼皮 推薦指數:★★★★★
如果妳問在外的大武口人,家鄉的味道是什麽?那麽,壹定是這個答案——“涼皮”。大武口涼皮,多少大武口人從小吃到大。它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載了幾代大武口人,乃至石嘴山人的美好記憶。這種味道流經味蕾、深藏於心,愈久彌新、無法割舍——這,就是家的味道。
寧夏枸杞 推薦指數:★★★★★
枸杞原生長於我國北方的寧夏、青海、甘肅、陜西、內蒙古、新疆、河北等地,約在17世紀中葉引種到法國,後來歐洲、地中海沿岸國家,韓國以及北美洲國家也有栽培。枸杞現雖已遍布各地,但是,唯寧夏所產卻盛譽久持,蜚聲中外,被擁為枸杞之絕品。
中衛硒砂瓜 推薦指數:★★★★★
寧夏硒砂瓜出產自寧夏中衛市。因其采用壓砂栽培技術種植,富含健康元素“硒”被譽為 “石頭縫裏的西瓜”。甚至有人說它是“中國最好吃的西瓜”,而且還是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專供產品。
賀蘭山野生蘑菇面 推薦指數:★★★★
賀蘭山紫蘑菇生長在賀蘭山的原始森林當中,它的營養成分也是相當高的,而且它的美名竟然比靈芝還要高,被稱為“紫丁香山菇”。這個面色香味俱全。
辣乎乎 推薦指數:★★★★
提起辣糊糊,百分之九十的外地人都不知道,這種獨存於寧夏的神奇小吃,堪稱寧夏人飯桌上的寵兒。
彭陽攪團 推薦指數:★★★★
攪團是怎麽來的,現已無從考證。它是壹種特色雜糧面食,陜甘寧等地均有,被定義為“用面攪成的漿糊”。吃法很簡單:先在大粗瓷碗裏盛上半碗“水水兒”,然後舀上壹坨攪團,再加些用開水“潑”的辣椒。這道民間面食現已登上大雅之堂,成為許多飯店熱賣的特色菜之壹。
寧夏鍋盔 推薦指數:★★★★
寧夏鍋盔饃,指的是用鋁或生鐵鑄的鍋烙烤的饃,因烙烤時緊貼鍋底,待熟取出,外形像鍋的頭盔而得名。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
好啦,希望每壹個來寧夏的朋友都能開開心心的遊玩,吃到自己心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