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糧食的起源與由來

糧食的起源與由來

谷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裏,無論哪個民族,都有大量的關於谷物的傳說。谷物生產是中國農業的主要內容,因此,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出現了五谷、六谷、九谷、百谷等稱謂,它們成為農業或糧食的代稱。清代學者程瑤田(1725—1814)還著有《九谷考》壹書,對粱、黍、稷、稻、麥、大豆、小豆、麻、苽等9種作物進行考證。後來其他稱謂漸少,五谷定為壹尊。至今的春聯,五谷豐登仍是中華民族的***同祝願。

稻的栽培利用。稻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糧食作物之壹,中國是亞洲稻的起源中心。至20世紀90年代中,中國已發現80余處有水稻遺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雲南、山東、河南、陜西、上海、臺灣等省市和地區。其最早的遺存,距今已有9000余年。這也是為什麽說我們的農業歷史有1萬年之久的原因之壹。在距今7100多年前的浙江羅家角遺址發現的水稻,已經秈型和粳型並存。在距今近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碳化稻谷和農業生產工具,引起了世界的關註。在黃河流域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水稻遺存。中國的水稻從周代起開始外傳,向北首先傳播到朝鮮,向南傳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日本學者也認為他們的稻作,是由中國長江下遊傳播到日本的。在漢代,中國已經出現了雙季稻。現在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稻田養魚技術,是唐代時期南方出現的。宋代的《陳旉農書》,反映當時江南地區已出現了壹整套完整的水稻耕作栽培技術。明代宋應星寫的《天工開物》中指出:“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水稻已成為中國人的主要糧食了。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記載了16個省份的水稻品種3400多個。中國現存的水稻品種資源約有3萬多份,經過歷代的精心選育,培育出了用途不同,能夠抗禦水、旱、鹽、倒伏的、眾多的優良品種。

黍和粟的栽培利用。黍和粟是中國北方以黃河流域為中心最早馴化的栽培谷物。黍又稱黃米、糜子;粟又稱谷或谷子。黍的野生種稱“蓈”;粟的野生種稱“莠”,即狗尾草。二者在中國均有廣泛分布,《詩經》中已有“不蓈不莠”之句。從現有的考古資料可以看出,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有49處發現黍和粟的遺存,它西起新疆,由西向東經甘肅、青海、陜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遍及黃河流域,其中以甘肅、陜西、河南三省最為密集,年代也以這..

  • 上一篇:端午節主要吃什麽食物
  • 下一篇:經典的傳統文學小說通過網絡途徑傳播的效果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