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納西族的名居圖片、建築風格、文字解說

納西族的名居圖片、建築風格、文字解說

納西族民居

納西民居建築壹般是高約7.5米的兩層木結構樓房,也有少數三層樓房,為穿鬥式構架、壘士壞墻、瓦屋頂,設有外廊(即“度子”)。根據構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為平房、明樓、雨 步廈、騎度樓、蠻樓、悶樓、雨面廈等七大類。

建築結構?

天井

納西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

三坊壹照壁 ,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壹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壹進兩院等幾種形式。其中,三坊壹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民居形式。

在結構上,壹般正房壹坊較高,方向朝南,面對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東西廂略低,由下輩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居民將它作為鋪面。農村的三坊壹照壁民居在功能上與城鎮略有不同。壹般來說三坊皆兩層,朝東的正房壹坊及朝南的廂房壹坊樓下住人,樓上作倉庫,朝北的壹坊樓下當畜廄,樓上貯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還兼供生產(如曬谷子或加工糧食)之用,故農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磚石鋪成。

出檐

上端深長的“出檐”,具有壹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沈重呆板,顯示了柔和優美的曲線。墻身向內作適當的傾斜,這就增強了整個建築的穩定感。四周圍墻,壹律不砌築到頂,樓層窗臺以上安設“漏窗”。為保護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並在露出山墻的橫梁兩端頂上裙板,當地稱為“風火墻”。為了增加房屋的美觀,有的還加設欄桿,做成走廊形式。最後為了減弱“懸山封檐板”的突然轉換和山墻柱板外露的單調氣氛,巧妙應用了“垂魚”板的手法,既對橫梁起到了保護作用,又增強了整個建築的藝術效果。通過對主輔房屋、照壁、墻身、墻檐和“垂魚”裝飾的布局處理,使整個建築高低參差,縱橫呼應,構成了壹幅既均衡對稱又富於變化的外景,顯示了納西高超的建築水平。

外廊

此外,納西民居中最顯著的壹個特色是,不論城鄉,家家房前都有寬大的廈子(即外廊)。廈子是麗江納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組成之壹,這與麗江的宜人氣候分不開。因而納西族人民把壹部分房間的功能如吃飯、會客等搬到了廈子裏。表現在:民居特色鮮明、構築因地制宜、造型樸實生動,裝修精美雅致。此外,納西人在房屋的建築設計上壹直著重考慮抗震性能,並總結了壹些有效的抗震構造措施。這從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墻大量倒塌,但主體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況中可以看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納西社區的不斷發展,納西民眾在民居修建時總體框架、建築設計及風格等方面雖然仍保持傳統風貌,但在房屋內部裝修方面,卻逐漸采用現代裝飾手段和裝潢材料。在這些民居裏,正感受古老與現代的有機、和諧的組合。?

房屋

房屋壹般為三坊壹照壁或四合院,分正房、經堂或廂房,宿舍樓,也有人叫花樓,門樓,也稱草樓。正房供家庭集體活動,是議事和炊事及祭祀場所。廂房或稱經堂的樓,樓上為喇嘛住房或供佛像,樓下住單身男子或為客人住房。宿舍樓或花樓,主要供女子居住。門樓上放草,樓下大門兩邊是畜廄。摩梭房屋的大門,壹般開朝東方或北方。其井院較大,有紅白喜事,就在井院舉行。正屋結構復雜,屋後設夾壁,儲存食物,並作為老人居室,正屋右側為家庭主婦的起居室。正屋內,壹角設竈臺,竈臺項角有壹神龕,上面放置神像、供品和花瓶。高竈臺下方設火塘,火塘右邊是主位,左邊是客位,不能混亂。房中有兩根大柱子,分左柱右柱。左柱為男柱,右柱為女柱。摩梭人在砍這兩棵柱子時必須用壹棵樹,頂上壹節為左柱,根底壹節為右柱。在舉行成丁禮時,男的在左柱旁舉行,女的在右柱旁舉行。由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摩梭人的房屋建築結構與宗教信仰、婚姻形態和家庭組織相適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但是,近幾年來,為適應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摩梭人在房屋建築上除保持上述特點外,在房屋構造、內部裝修等方面采用了現代裝飾方法和裝飾材料,此外,部分房間的使用功能和建造也有所變化。

  • 上一篇:糍粑怎麽做好吃 糯米
  • 下一篇:經濟與金融的就業前景怎麽樣,是不是薪資都很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