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傳統文化 紹劇 紹劇又稱紹興大班、紹興亂彈。興起於清康熙、乾隆年間,早期多演出於水鄉山村的廟宇舞臺,20世紀30年代進滬,50年代定名為紹劇。樂器以板胡、笛、鬥子為主,音樂與唱腔激昂高亢、粗獷豪放,善於表現慷慨悲壯的感情。主要唱腔為"二凡"和"三五七"。"二凡"有"倒板"、"浪板"、"慢板"、"流水"、"快板"五種板式。"三五七"同徽劇的吹腔、高撥子旋律相接近,因其唱句三字、五字、七字組成而得名,行腔委婉,富於抒情。劇目大多取材於歷史題材或演義小說,約有300多個,1949年後經整理和新編的劇目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於謙》、《龍虎鬥》、《壽堂》、《大禹治水》及反映紹興農村鬥爭的現代劇《血淚蕩》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曾被搬上銀幕,獲中國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拷貝發行到70多個國家或地區。? 紹興蓮花落 紹興蓮花落紹興說唱藝術。始於清末。早期壹人唱說,旁有壹二人幫和,活躍於小鎮茶店或農村廟會。初演唱恭喜發財、吉祥如意之套辭,後漸形成有故事情節的節詩。20年代中期,始用四胡伴奏,形成傳承至今的基本調。唱詞以紹興方言土語為主,故事鋪敘中隨口增減,即興性、隨意性大。傳統書目有《鬧稽山》、《遊江南》、《珍珠塔》、《何文秀》等。1949年後有《血淚蕩》、《回娘家》等。《回娘家》和《瘋姑娘》在國內獲獎。藝人多由愛好者從他業轉入。著名藝人有唐藏臣、王金夫等。後湧現了胡兆海、倪齊全等藝術家。? 紹興師爺 紹興師爺始於明而盛於清,有"無紹不成衙"之說。明代已有不少越人學律作幕。清雍、乾二朝,紹興師爺已成為壹個地域性、專業性極強的幕僚群體。紹興師爺有"刑名師爺"、"書啟師爺"和"掛號師爺"、"證比師爺"等分工。在督、撫級的大衙門中,還有起草奏折、奏疏的"折奏師爺"。歷來對紹興師爺毀譽不壹,貶者認為紹興師爺奸刁乖巧,心胸狹窄,口不饒人,筆如刀劍,往往置人於死地。褒者則認為他們精明能幹,嫉惡如仇,不畏權貴,有正義感。? 紹興烏氈帽 紹興烏氈帽紹興民間常用帽。以羊毛制成,前後經30多道工序,內外烏黑,故名。圓頂,卷邊,前側可折成畚鬥形,冬可保暖,夏能遮陽,除酷暑炎日外,四季可用,田頭勞作,雨水不透,堅固耐用,經濟實惠,為農民和工匠樂於購用。1966年後,紹興民間戴烏氈帽之俗漸少,氈帽廠店停業。為滿足旅遊者和老農之需,目前仍有少量生產作坊。? 紹興老酒 紹興老酒中國名酒中最古老的黃酒品種,距今已有2500年歷史,以其貯存愈久而愈佳,故名"老酒"。舊時有人在男孩出生時將酒藏於地下,待男孩中狀元時取出飲用,稱"狀元紅"。也有在女孩出生時將酒藏於地下,待女孩成人出嫁時取出飲用,稱"女兒紅"。取料精良,工藝精湛,水質獨特,明、清時已遠銷海外,馳譽東南亞。20世紀內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1988年起,紹興加飯、花雕被定為國宴用酒。代表品種有元紅、加飯、善釀、香雪4種。目前,紹興釀酒企業已組成集團公司,除內銷外,已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占全國黃酒出口量的70%。1990~1996年間,紹興曾舉辦4屆"黃酒節"。? 茴香豆 茴香豆紹興民間閑食,也是城鄉小酒店常備的下酒菜。因價廉物美,受酒客歡迎。民謠雲:"好吃茴香豆,嚼嚼韌糾糾,要用謙豫、同興好醬油。"(謙豫、同興,為紹興老牌醬園)自魯迅把它寫進小說《孔乙己》,它便成為紹興的壹種風味特產。? 烏篷船 烏篷船紹興水鄉特有的壹種交通工具,因其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船有大有小,大的有"三明瓦"至"六明瓦"不等。明瓦指"定篷"之間的壹扇活動篷,上嵌有徑約壹寸半的透明蠣殼片,可采光,又可遮陽避雨。這類船,船身高大,艙內可置桌椅,供飲宴遊樂。小的稱腳劃船,俗稱"躅槳船"或"小劃船",船長不過4米,艙內能容納3~4人。因船輕巧,小河淺溪也劃行無阻。農民出畈或上城,莫不以此代步。行駛時,船家坐船艄,腳蹬槳,手劃楫,手腳並用,操縱自如,每小時可行十數裏。為求快速,也有前艙增人用板槳劃水。? 臺門 臺門紹興民居特色。除貧民住宅外,多建成臺門式。即前有臺門鬥,而後依次是天井、堂屋、側廂、座樓、園地,組成壹個獨立的宅院。它的面寬和進深則依住戶身分、經濟和人口狀況而定,寬有3開間至7開間不等,深有2進至7進之別。門鬥大抵屋檐出沿,石箍門框、石級臺階、兩扇(或四扇)烏黑實榀門。臺門稱呼,有以姓氏為名的,有以官職為號的,也有以建築構造命名的。有"紹興城裏十萬人,臺門足有三千零"之說。
上一篇:納米牙刷和普通牙刷的區別、哪個好,納米牙刷好不好下一篇:結婚食盒怎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