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給我壹些傣族的民俗、服裝、飲食、民居、節日的特點

給我壹些傣族的民俗、服裝、飲食、民居、節日的特點

1、傣族的民俗

傣族有傳統的傣戲。以前西雙版納有壹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這是傣戲的雛形。其情節比較簡單,主要表現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鳳、龜、鶴進行鬥爭。傣戲的發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壹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大約在19世紀初產生於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幹崖。

2、傣族的服裝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3、傣族的飲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傣族也食昆蟲。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傣族有食花習俗。經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黃飯花、甜菜花、芭蕉花、苦涼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雞蛋花、苦刺花、彎根花、盤藤花和壹種傣語稱為“莫謝”的花等,大約30多種。

4、傣族的民居

幹欄式建築是傣族居住的特點。西雙版納和德宏瑞麗壹帶傣族的竹樓別具風格。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地約7尺,下層無墻,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拾級登樓,有走廊、晾臺,可以晾物、納涼。

5、傣族的節日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征著“最美好的日子”。節期壹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後壹天是迎新。

擴展資料:

公元51年,傣族聯盟國家“猛達光”(漢譯“哀牢國”)歸附漢朝,漢朝太初歷傳入傣族地區後,進壹步完善了傣族先民對日月星辰運動規律的認識。

公元69年,漢朝吞並“猛達光”(哀牢國)、設立永昌郡,太初歷在傣族地區全面推廣,逐漸融入到傣族的生活與生產中、被傣族當成自己民族文化的壹部分;“猛達光”(永昌郡)南邊的驃國也通過傣族吸收了漢朝太初歷。

公元7世紀,驃國(室利差呾羅王朝)在太初歷的基礎上創制驃歷;公元832年,驃國被傣族聯盟國家“猛舍龍”(漢譯“南詔國”)攻陷,驃人四處逃散、逐漸融入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族群形成緬族。

百度百科—傣族

  • 上一篇:納米脂質體作為藥物載體有什麽優點?
  • 下一篇:美國文學簡史的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