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綏米嗩吶有什麽藝術特點

綏米嗩吶有什麽藝術特點

摘要:綏米嗩吶是陜西陜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壹種漢族民俗藝術形式,無論城鎮鄉下,凡遇婚喪嫁娶、開張慶典、喬遷新居、鬧秧歌、合龍口、鬧滿月、過周年、辦廟會及各種慶祝活動都需要雇壹、兩班吹手來吹奏助興。嗩吶曲牌是有講究的。紅事白事都有專門的套曲。紅事以大擺隊(亦稱得勝令)為主旋律,白事以孤苦伶仃為主旋律。下面本文將詳細為大家介紹綏米嗩吶的藝術特點,壹起來看看吧!綏米嗩吶是陜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壹種藝術形式,無論城鎮鄉下,凡遇婚喪嫁娶、開張慶典、喬遷新居、鬧秧歌、合龍口、鬧滿月、過周年、辦廟會及各種慶祝活動都需要雇壹、兩班吹手來吹奏助興。嗩吶曲牌是有講究的。紅事白事都有專門的套曲。紅事以大擺隊(亦稱得勝令)為主旋律,白事以孤苦伶仃為主旋律。以前,壹班吹手由五人組成,兩個吹嗩吶者,既壹個壓上眼吹高音(吹上手),壹個壓下眼吹底音(吹下手),另外三個分別是擂鼓的、拍鑔鑔的和搗老鑼的,另帶兩桿長號和幾個火藥鐵炮。而現在的吹鼓手班發展得有小海笛、架子鼓、大小銅號、管了、笙、小鑼等樂器,有八到十人組成,好似壹個小樂隊。無論新、舊吹手班吹嗩吶者都是主角,敲擊者是配角。上手吹高音並掌握曲調,下手吹中音跟上輔助,壹般嗚哇壹嗚哇音定好後,敲擊者咚嚓——咚嚓便開始吹奏。

壹.歷史淵源

嗩吶是壹種外來樂器,據考證在金元時期由波斯、阿拉伯壹帶傳入我國,最先作為宮廷器樂演奏。到明代,戚繼光用於軍中作為軍樂,以後,逐漸傳入民間。經過長期的改造和發展,形成了“喇叭”和“大吹”兩個流派。所謂“喇叭”即今日的高音嗩吶;“大吹”即今日的中音嗩吶,民間稱之為“大嗩吶”,也就是陜北綏米嗩吶。

陜北綏米嗩吶,僅從明代算起,迄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激揚高亢的嗩吶聲數百年來回蕩在陜北的山山峁峁,溝溝岔岔,溶入陜北人的生產、生活、生命之中,成為陜北人文化需求、文化生命的壹種獨特符號。

綏德、米脂地處胡漢進退、平沙涼月、壯士殘戈的動蕩邊陲之地,人們長期生活在遠離皇畿帝鄉,荒涼貧瘠的渾厚黃土地上,廣闊的荒原,渾厚的土地,艱苦的生計,對生的渴求,命運的抗爭,形成了陜北人獨具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心理。這種獨具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心理,與嗩吶高亢嘹亮、粗獷深沈乃至吼天撼地的樂聲,產生了心靈的***通、***鳴,嗩吶音樂逐漸溶入下層民眾的生活、生命之中,成為平民百姓情感宣泄的最好載體。壹曲曲嗩吶聲是陜北人對宇宙的認識、人生的感悟的壹種凝聚與升華,是平民百姓或喜或怒或樂或悲或憂的表白。

經過多少代嗩吶手和嗩吶樂戶吹奏、創作的傳承,完成了嗩吶樂器到音樂的引進、發展、完善、興盛的漫長過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陜北大碗嗩吶。在解放前的數百年裏,由於吹鼓手被認為是“下九流”,受到普遍歧視,所以嗩吶音樂發展速度不是很快。解放後,特別是建國初期,嗩吶藝人地位提高,嗩吶音樂獲得新生,發展較快。“文革”時期,嗩吶視為“四舊”被禁錮,嗩吶音樂受冷落。改革開放以來,陜北綏米嗩吶進入了新的發展高速期。民間嗩吶手遍布各地,嗩吶又成為婚喪嫁娶、喜樂慶典的最主要演奏形式,嗩吶重新落入人們的生產、生活、生命之中。尤其是1998年金秋10月,綏德漢嗩吶團組建後的豐碩果實,成為西北文化藝術領域中的壹大亮點。綏德漢嗩吶團先後參加了全國第四屆城市運動會閉幕式、陜西省九九年春節文藝晚會、二OO三年首屆中國老年藝術節、電信杯陜西省第三屆藝術節等二十余次國家、省市大型演出活動,均獲得成功,受到組織單位的嘉獎。

二.基本特征

陜北綏米嗩吶音樂從明代盛行於當地後至今的六百余年的歲月中,它的形成和發展具備了如下壹些基本特征:

(1)嗩吶由波斯傳入我國後,先為宮廷器樂,後明戚繼光用入軍樂。現在陜北嗩吶中的《大擺隊》、《大楚將軍》、《催鼓令》、《三通鼓》、《得勝回營》等曲牌體現出鏘鏗有力的軍樂特征;

(2)陜北綏米嗩吶既保留傳統曲牌,又移植秧歌、民歌小調、戲劇曲牌的嗩吶曲牌,類別繁多,豐富多彩,曲目具有多元性特征;

(3)陜北嗩吶樂班,人數少音量大,既有排山倒海之勢,又有細膩娓婉之效果,甚至單吹獨奏照樣能傾倒聽眾,具有聽覺沖擊力的特征;

(4)由於樂班人數少,便於出行,老百姓婚喪嫁娶、生日慶典從經費開支和生活安排方面都易於接受,所以形成廣泛的群眾性特征;

(5)陜北嗩吶激越高亢,與陜北人的性格相吻合,形成具有黃土地人情感宣泄、精神棲息的特征;

(6)陜北嗩吶單吹或對吹,采用擬聲,如泣如訴,構成了具有摹擬性的特征;

(7)陜北嗩吶口技與指法靈便,新老民歌、現代歌曲都能出色的表現,因此,便於貫徹黨的政策,傳遞黨的信息,所以構成了具有宣傳鼓動特征。

三.相關器具及制品

陜北嗩吶是民間制作的樂器,壹般制作者同時又是嗩吶手。制作嗩吶要數米脂縣印鬥鄉常石畔村的常文周。常文周的嗩吶制作和演奏由家族傳承,到了常文周這壹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嗩吶桿選香木(柏木)為料,先截壹尺三寸左右的木料,打荒成梯形四面體;再鉆筒、打眼、外形打圓、校音準後放入清油中浸泡,桿即制成。用銅皮錘制喇叭形碗子、喉子。再用葦桿、銅絲制作哨。把碗子、桿子、喉子、哨子安裝在壹起,壹把新嗩吶制作成功。制作嗩吶關鍵是校音,校音憑制作人對音域的準確感悟進行人工校正。

陜北綏米嗩吶樂班的組成是:兩個嗩吶手各吹壹把嗩吶,分上下手,上手吹高音下手吹低音;鼓手、鑔手、鑼手分別擊打牛皮鼓(半徑6寸左右,最先為兩面鼓由兩名鼓手擊,後去掉壹個鼓手壹面鼓,也有壹個鼓手擊打兩面鼓的)、小鑔、包鑼(俗稱圪瘩鑼)。另有兩把長號,由嗩吶下手和鼓手吹奏。以五件樂器和五個人組成的吹打樂班,是五行學說的壹種體現。這種樂班適合行進過程、野外院落吹打,聲音洪亮,揚遠傳廣,加之宗教包裝,很受平民百姓喜愛,人們稱之為“大吹”。

將上述樂班中的兩把嗩吶換成小海笛壹支、笙壹把、管子壹支,再配上小鉸子小銅鑼或當當(又稱錚錚)等樂器,組成“小吹”班子。“大吹”、“小吹”可為壹套人馬。“小吹”適合於庭堂院落“靜態”吹奏,吹奏出的樂曲風格委婉清麗。

另外,根據嗩吶手的增加,也相應地增加鼓面和大小鑔,如綏德漢嗩吶團100余人集體演奏,配備戰鼓四面(直徑1米左右),八副大鑔和八副小鑔。這種演奏適合於廣場集會慶典演出,場面恢弘,氣勢磅礴。

四.主要價值

陜北綏米嗩吶歷史悠久,成果輝煌,是陜北吹打樂中的傳統器樂,也是傳播黃土地優秀民間音樂的重要工具,挖掘、搶救、保護、發展陜北嗩吶音樂,其主要價值是:

1、學術價值:陜北嗩吶僅從明代起以六百余年的輝煌壹路走來,在中國音樂史上留下了極不尋常的足跡,它的豐富內容,基本特征及其傳承歷史在中國整個吹打樂中實屬罕見。因此,進壹步挖掘、搶救、保護和發展陜北嗩吶音樂,使它走向世界,對豐富和完善中國和世界音樂史都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2、實用價值:挖掘、搶救、保護和發展陜北嗩吶音樂對推動陜北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促進當地的經濟建設、增強西部大開發中的文化建設品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 上一篇:第壹誌願為廣東郵電.第二為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這樣是平行誌願嗎?
  • 下一篇:背離英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