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安徽儺戲表現形式

安徽儺戲表現形式

安徽儺戲表現形式:貴池儺戲演出為三段體,即儺儀、儺舞——正戲——儺舞、吉祥詞。

安徽儺戲是安徽省古老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之壹,主要流行於佛教聖地九華山下的劉街、姚街、梅街、棠溪、桃坡、元四、渚湖、清溪、茅坦、裏山壹帶。它是以宗族為演出單位,以請神敬祖、驅邪納福為目的,以佩戴面具為表演特征的古老戲曲藝術形式。儺戲是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

劇種發源:

儺戲又稱儺堂戲、端公戲,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戲曲而形成的壹種傳統戲曲藝術形式,廣泛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陜西、河北等省。儺戲源於遠古時代,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既娛神又娛人的巫歌儺舞。明末清初,各種地方戲曲蓬勃興起,儺舞吸取戲曲形式,發展成為儺堂戲、端公戲。

儺戲於康熙年間在湘西形成後,由沅水進入長江,向各地迅速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湖南、湖北的儺堂戲吸收了花鼓戲的表演藝術,四川、貴州的儺戲吸收了花燈的藝術成分,江西、安徽的儺戲則吸收了徽劇和目連戲的養料。

儺戲的演出劇目有《孟姜女》、《龐氏女》、《龍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還有壹些取材於《目連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故事的劇目。劇本唱多白少,善於通過大段敘事性唱詞交待事件,展開矛盾,塑造形象。

演唱用本地方言,唱腔除第壹類劇目用端公調外,其他均唱本地群眾熟悉的戲曲腔調。除湖南沅陵等少數地區用嗩吶在句尾伴奏外,多數儺戲只使用鑼、鼓、鈸等打擊樂器。

  • 上一篇:結婚彩禮不得過2萬?這合理嘛!
  • 下一篇:羅田文廟大成殿(羅田縣博物館)位於哪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