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炳輝
羅炳輝(1897.12.221946.6.21)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曾用名羅南煌。生於雲南彜良大河區阿都鄉偏坡寨。
1915年入滇軍當兵,參加討袁護國戰爭。1922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3軍營長,在攻克南昌的牛行等戰鬥中率部沖鋒,戰功卓著。但因對軍中腐敗現象不滿,被懷疑是 *** 員,於1928年冬被遣離部隊。
1929年春,任江西省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7月秘密加入中國 *** 。同年11月15日率部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團長、旅長、縱隊長。1930年6月起任第12軍代理軍長、軍長,在朱德、 *** 指揮下,率部參加了文家市、第二次打長沙和吉安等戰鬥。在中央蘇區第壹次反圍剿中,率部參加龍岡戰鬥和東韶追擊戰。第二次反圍剿中,率部參加中村、廣昌、沙溪等戰鬥。1931年8月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中的蓮塘、良村、黃陂戰鬥獲勝後,奉命偽裝主力,向北佯動,攻占樂安,威脅臨川,造成直趨南昌之勢,將參加圍剿的 *** 軍主力4個師從中央蘇區中心區拖出半個月,出色完成了掩護紅壹方面軍主力西移和休整的任務,對粉碎這次圍剿起了重要作用。9月起指揮所部進軍閩西,連克武平、上杭等城,擴大了閩西蘇區。1932年春,兼任福建軍區司令員。7月率部趕赴粵北參加南雄水口戰役,重創進犯的 *** 軍後,轉至中央蘇區北線作戰,攻占南豐城。10月,所部與第22軍合編,任22軍軍長,旋參加建(寧)黎(川)泰(寧)戰役,率部日行70公裏,連克泰寧、邵武兩城。1933年2~3月,率部參加黃陂、草臺崗伏擊戰。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任新組成的紅9軍團軍團長。1934年4月率部參加廣昌保衛戰。同年8月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出征過閩江。在完成艱險任務中,智勇兼備,屢立戰功,曾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曾兩次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同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時,在湘江以東與追堵的 *** 軍連日激戰,掩護 *** 中央和軍委機關渡江。1935年3月四渡赤水後,奉命佯裝主力,迷惑、吸引和牽制 *** 軍。在1個多月中,率部單獨在主力翼側行動,機動靈活地轉戰黔滇川康邊境,行程1000余公裏,布疑陣,出奇兵,取得老木孔、瓢兒井等戰鬥的勝利。後義奪占宣威、會澤等城,5月在西昌附近與主力紅軍會師。6月,帶病指揮部隊奇襲天全成功。紅壹、四方面軍會合後,他任由第9軍團改稱的第32軍軍長。所部劃歸以紅四方面軍為主組成的左路軍,轉戰川康邊。1936年7月,所部改歸紅二方面軍建制,在北上途中,率部擔任方面軍後衛,多次與尾追之敵戰鬥。11月,率部參加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曾以八路軍副參謀長名義,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從事統壹戰線工作。1939年1月任新四軍第1支隊副司令員。5月任第5支隊司令員,率部由皖中挺進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以東,開辟皖東抗日根據地。曾指揮部隊三打來安城,痛擊掃蕩、搶糧的日偽軍。1940年任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5支隊司令員。1941年起,任第2師副師長、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等職,轉戰於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津浦鐵路兩側,積極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並及時反擊 *** 頑固派軍隊的進攻,鞏固和擴大了淮南抗日根據地。他重視戰役戰術研究,提出以伏擊與運動遊擊為特色的梅花戰術:即部隊駐地按梅花樁式部署,對來犯之敵實施多點打擊羅炳輝簡介羅炳輝簡介,並運用於實戰,取得十二裏岔伏擊戰、金牛山反襲擊戰等多次戰鬥的勝利。同時註意從嚴治軍,言傳身教,強化部隊戰術技術訓練,全面提高戰鬥力。重視地方武裝和民兵建設,大力培養提高幹部。還親自編寫了《指揮員實用手冊》、《民兵戰術》等教材,並經常給基層指揮員上軍事課。
1945年8月初,雖身患重病,仍在前線堅持指揮所部參加大反攻,解放蘇皖邊界的六合、定遠、嘉山、天長等城。9月,任新四軍第2縱隊司令員,率部趕赴魯南,參加界河伏擊戰,攻克韓莊,粉碎了 *** 軍從徐州沿津浦路北上、進犯解放區的企圖。1946年4月,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6月,在 *** 軍向解放區大規模進攻前夕,到棗莊前線部署戰備。21日在返回臨沂途經蘭陵時突然病情惡化,不治逝世。山東省臨沂烈士陵園修建有羅炳輝烈士墓和遺像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