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節日或禮俗活動中,有相應的舞蹈和歌曲,歌曲的名稱即該段舞蹈的名稱。舞蹈組合雖因曲而異,但基本動作多相同,壹曲壹舞,不斷反復,舞畢又換新曲,直至盡興。所用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明快,歌詞簡明通俗,易於演唱和記憶。每段舞蹈的起步和結束步,有嚴謹的規範要求;中間部分,舞者可自由變化,使所有參加者都能盡情發揮。
羌族舞蹈中手臂動作較少,腿部的動作較多,小腿靈活、敏捷,並形成:“胴體的軸向後轉動韻律和上身傾斜轉動的擰傾韻律”。這種舞蹈動律是隨舞者移動重心,胯向兩側斜前方頂出中形成的,重心在出胯壹側的腿上,膝部微屈、腰胯以上至肩部(胴體)作軸向的環動,上身微擰傾,從而形成“ S ”型的優美體態。這種別致的動態和韻律,即前述羌族特有的“壹順邊”之美。它貫串於所有的舞蹈形式之中,尤以“薩朗”表現得最為突出
樓主盡量根據題材改寫,加上動聽語言、句子,試作文流暢、通順,讀起來富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