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翰墨趣談·李世民

翰墨趣談·李世民

翰墨趣談·李世民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代書法家。善書法,工隸、行、草書。宋代陳思《書小史》說:“(唐太宗)得二王法。尤善臨古帖,殆於逼真。” 曾廣為收集王右軍書跡,又親撰《晉書·王羲之傳》。有行書作品《晉祠銘》、《溫泉銘》傳世。

唐太宗又精研書學,著有《筆法》、《指意》等書,以訓後學。嘗謂群臣曰: “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又曰: “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骨力。”

帝王好書

封建帝王好書善畫是我國古代較為突出的現象,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其中的代表,而且是成就最高的代表。書畫等傳統文化修養對他修身養性、治理國家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627年,李世民登基,他采取了壹系列富民強國的開明政策,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在國內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的同時,李世民特別重視發展文化藝術。他對書法有著特殊的愛好,除親自學習和研究外,還利用政治力量進行提倡。唐太宗統治時期,設立了書法官員,建立了書法學校,還設有書學博士。因此,有唐壹代書學極盛,成為我國書法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後世書法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李世民像

唐太宗書法從虞世南入手,得王羲之神韻,各體皆工,尤擅行書。其書筆力遒勁,為世所重。其行書 《晉祠銘》、《溫泉銘》,隨手揮灑,輕快自然,開行書入碑之先河。唐太宗書法在當時影響很大,人們都很想得到他的字。有壹次,唐太宗在玄武門宴請三品以上官員,酒後書興大發,揮毫作飛白書。群臣都想在他醉時搶走他寫的字,結果散騎常侍劉洎搶先壹步,登上禦床把字拿到了手,卻將唐太宗驚醒。沒有得到太宗書跡的臣子都要求太宗懲罰劉洎。唐太宗卻笑著說: “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竟免了劉洎的罪。

酷愛王書

唐太宗聰明英異,少有大誌,博通群書,兼精文武,是壹位治國有方的君主。其書法亦頗有名,在歷代帝王中當數第壹。唐太宗特別喜愛王羲之的書法,是王派書法最為重要的繼承者之壹,開壹代崇王之風。王羲之的書法在我國之所以享有極高的聲譽,除了他本身的書藝成就外,與唐太宗的宣揚及提倡也有莫大的關系。

唐太宗在父親的影響和虞世南的指點下,入了王書門派。他學習王氏書法十分投入,心追手摹,不能自已。唐太宗臨習古帖時,不學其勢,唯求骨力,以意為主,取其精神。他學習王羲之的書法亦是如此。其行書名作 《晉祠銘》筆意神態極似王羲之書,比 《集王聖教序》 早了25年,委實讓人驚嘆。

酷愛王書的唐太宗,為了使王羲之書法廣為流傳,下令收集天下王書真跡。壹時,上下響應,搜羅殆盡。唐太宗把搜集來的王書真跡,讓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鑒別真偽後,選出2200多幅裝訂成冊,藏在弘文館; 又命虞世南等人摹刻上石,拓印發放,讓文武大臣學習。由此,王羲之書法成了全國的正統,風行天下。唐太宗還親自為《晉書》作了王羲之傳。他在傳記中高度評價和贊揚了王羲之的書法:“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

為戈須潤

唐太宗李世民壹生酷愛書法,他除了自己勤奮練書,精心臨摹外,還借政治力量宣揚和倡導。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有唐壹代,上起君臣,下至百姓,學習書法蔚然成風,形成了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書法盛世,並成為壹種良好的社會風尚。

唐太宗拜虞世南為師學習書法,不知怎麽搞的,他總寫不好“戈”字。有壹次寫“戩”時,他心下壹動,空下戈旁,讓虞世南補寫上,然後拿給魏征看。魏征看後笑著說:“這個字只有戈旁寫得像虞世南。”太宗聽後十分慚愧,但也禁不住暗暗佩服虞世南的筆力和魏征的眼力。從此,他更加虛心地向虞世南請教,也更加努力地練習,日摹夜臨,寒暑不輟,終於練好了“戈”字的筆法。後來,他在《筆法訣》中談到自己學“戈”字筆法的體會時說:“為戈必須潤,貴遲歇而右顧。”意思是說,寫戈時筆勢必須圓潤,要有力度,貴遲澀而忌輕滑,而且要右顧。不可太短,亦不可過長,不可太直,亦不可過曲,要如拉弓射箭壹樣,有彈力,左右配合,以合適為美。

智取 《蘭亭》

《蘭亭序》 是王羲之為 《蘭亭詩集》所寫的序文。序文本身情感真摯,詞藻瑰麗; 書法則點畫飛舞暢快,蒼老飄逸,因此被人譽為文章、書法雙絕之作。

相傳《蘭亭序》真跡至隋代時為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所珍藏,智永死後傳給了弟子辯才。到了唐代,酷愛王羲之書法的唐太宗曾大量收集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然後讓書法大臣歐陽詢、褚遂良等人臨摹後裝訂成卷,作為弘文館學士習書的範本。當唐太宗得知 《蘭亭序》 真跡還散失在外時,立刻派禦史蕭翼向辯才和尚索取。

蕭翼知道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是無價之寶,若直接索要,辯才肯定不會交出。於是,他就想了壹個方法。他先主動和辯才交朋友,經常與之談論詩歌和書法,根本不提索要 《蘭亭序》真跡的事。有壹天,他們談書法談得非常熱烈,從李斯談到王羲之,從篆書談到行書,很是投機。這時,蕭翼從袖中拿出壹卷 《蘭亭序》摹本,讓辯才觀賞。辯才壹見便說:“妳這是摹本,不值錢,我這兒有 《蘭亭序》真跡。”說著便讓人從內屋墻縫中取出封存完好的 《蘭亭序》真跡,得意地說: “妳這下大飽眼福了吧? ”蕭翼見時機已到,迅速從懷中掏出唐太宗索取 《蘭亭序》 的禦書。辯才壹見懵了,這才知道上了蕭翼的當。但沒有辦法,只好讓蕭翼把 《蘭亭序》 真跡拿走。

得到 《蘭亭序》真跡,唐太宗十分高興,將其視如至寶。他讓書法大臣們把序文臨摹下來,供士子們學習。從此,《蘭亭序》 摹本受到人們的歡迎,學習王羲之書法的人也越來越多。唐太宗在提倡和宣揚王羲之書法上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但他死後卻把《蘭亭序》真跡作了陪葬品,以致我們現在見到的 《蘭亭序》只能是唐人的摹本。

《晉祠銘》 唐太宗李世民

  • 上一篇:組織文化建立的指導原則有哪些
  • 下一篇:舞美包括哪些方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