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翻花是哪裏的非遺

翻花是哪裏的非遺

翻花是臨沂市平邑縣的非遺。

翻花,是壹種用紙做成的玩具,又稱“翻花印”“十八翻”等,據稱壹度在清代流行。作為壹項傳統手藝,其色彩艷麗,造型巧妙,通過翻折能夠變化多種花型,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臨沂市平邑縣,劉慶懷受家庭影響,耳濡目染掌握了制作翻花的手藝。近年來,他在傳統樣式的基礎上,又探索制作出多種喜聞樂見的翻花種類。他的劉氏翻花也先後被列入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最初的“單打獨鬥”,到後來的全家上陣,以及現在的帶動村裏幾十人***同參與到翻花制作,在劉慶懷的努力下,傳統的翻花技藝正在這個魯西南村莊裏綻放出別樣的色彩。通過立足非遺手藝,他們走出了壹條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翻花的制作工藝:

翻花的制作工藝比較復雜,壹件成品大概需要用到80至150張紙,“普通的大白紙就可以”,“都是壹張壹張純手工粘的。”大致的工序是:準備好壹些紙,用家裏自己調好的白面漿糊,壹張張粘起來後進行晾幹,紙張幹了之後,用特制的鑿子根據需要進行造型,最後是上顏色。

“顏色壹般是紅、黃、綠三種。需要註意的是,上完第壹種顏色後,需要等它幹了再染下壹種顏色。染完顏色,需要晾個十幾天。”整個流程下來,得經過“十幾道工序”,壹件成品的面世需要“四十多天。”

“這個手藝是從俺爺爺那輩傳過來的。”在耳濡目染中,翻花的手藝在劉慶懷這裏得到了傳承。劉慶懷回憶說,他小的時候,壹般春節前家裏會做壹些,壹方面拿到集上去賣,“在那個年代,能賣錢,過個年就挺好了”,另壹方面,“給我們這些孩子玩玩也不錯。”

不過,當時做翻花“畢竟不能養家糊口”,只是單純有個手藝。後來,因為壹些原因,家裏做翻花的模具也都毀掉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劉氏翻花制作技藝

  • 上一篇:繪畫
  • 下一篇: 從零基礎到進階繪畫書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