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中國尤其是上海,這種變遷的大致狀況是,由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即信息社會的多元特征並存,社會分工的確具有許多中國特色,比較顯著的壹個宏觀特征是,第壹、二產業的社會職業以消亡變動和重組為主,第三產業正迅猛發展,如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服務業、金融保險業、信息咨詢業、租賃廣告業、衛生、體育、教育培訓和文化藝術等等,尤其是其中的信息產業,國外有人把它稱為第四產業,可見信息產業的巨大潛力。這些新興的行業的出現和興起,將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但同時第壹、第二產業由於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推廣應用,傳統行業又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比如農業,由於新技術的應用,本行業傳統觀念的更新,新的生產方法和發展思路給農業這壹傳統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職業選擇機會。
這就使大學生就業時,出現了與過去的大學生畢業被分配時前所未有的具體情況:壹是勞動崗位中體腦混合且體力勞動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少;二是與傳統專業絕對對口的崗位越來越少;三是勞動崗位的地域空間越來越小,行業特征不象過去那麽鮮明;四是崗位所需的職業知識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復合程度提高,如此特征,將使寬口徑復合型通用型專業的大學生擇業余地較大,將使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非專業綜合素質的要求空前提高。
目前職業變遷和發展有如下趨勢:
(1) 社會職業種類越來越多。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職業的分化,職業已遠遠超過“三百六十行”,據有關資料介紹,大約在本世紀70年代,全世界職業種類就超過42,000種,目前則更多。
(2) 社會職業結構變遷的速度越來越快。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經歷了數千年,而從工業革命到新的產業革命,才200多年。就在這200多年裏,不斷出現新的行業,且行業的主次地位的變化也越來越快。工業革命時期,主要是紡織業。壹直到進入20世紀,鋼鐵、汽車和建築業才先後超過紡織業,但是,電子行業從產生發展到成為壹個主要行業,只用了幾十年時間。
(3) 腦力勞動者職位在社會職位總額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據有關資料介紹,1960年美國的腦力勞動者占就業總數的43、3%,1997年上升到51、4%,在我國,腦力勞動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大。
(4) 未來的熱門職業預測。上海21世紀的支柱產業有八個:汽車制造業、通信設備制造業、電站成套設備制造業、石油化工業、鋼鐵制造業、家用電子電器制造業、現代生物與醫藥、計算機。就國內來說,在本世紀末下世紀初,企業研究人員、管理人員、職業教育教師、建築師、農業技術人員、律師、房地產業務人員、金融業務人員、電腦網絡業務人員、各類專業信息人員(如廣告、出版、咨詢等)、具備社會知識的高級人才、心理學專家將會成為熱門行業。就世界範圍內來說,21世紀將形成許多新的職業,如高級信息服務行業、人身安全保障和娛樂、太空和海洋開發專家、環保專業人員。
(5) 未來學家預測:在21世紀興起的眾多職業中,增長最快的將是以下行業:電腦操作與信息處理、院外保健如戒酒戒毒、個人供應服務、新的服務項目如咨詢、演講、電話電信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