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歷史地名,簡稱“徽”,古稱歙州。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壹。指古徽州壹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為壹,總稱安徽文化、皖文化。這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壹。
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築、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屬徽州文化範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有關徽州的詩詞摘選如下:《贈總上人兼簡無求居士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劉子翚多謝徽州吳使君,新詩問勞意何勤。無求已得心空樂,更作無心出岫雲。
《江東報英烈擬封二字侯喜成三絕》年代: 宋 作者: 錢時煥章飛報下徽州,英烈將褒二字侯。千古沈沈黃壤骨,壹朝提上碧雲頭。
《張安國約同賦仇氏{匡去王加贛}甕酒》年代: 宋 作者: 張栻人間炎熱不可耐,君家甕頭春未央。想當醉倒臥永日,夢繞清淮歸故鄉。
後生那得識此酒,從君乞方還肯否。徽州作賦為欷歔,荊州詩來端起予。
《張提學寄先師文正公新集至代簡為答》年代: 明 作者: 邵寶遺書新刻自徽州,千裏緘來百拜收。自信叔孫知不朽,未應巢父得長留。
秘藏不作山中計,重購還供海外求。青眼獨看張侍禦,瓣香今有古風流。
《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嶽之遊》年代: 明 作者: 湯顯祖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壹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徽州簡介: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雛形浙江西道的壹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後安徽之“徽”的來源。徽州地處黃山與天目山脈間,東臨吳越故都杭州,與浙西的金、衢、嚴三州唇齒相依,風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墻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築與之相得益彰。
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壹。古徽州鐘靈毓秀,文化積澱非常深厚,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有人把這裏比作誕生了孔子孟子的山東曲阜和鄒城,稱徽州為“東南鄒魯”。
2.關於“水墨徽州”的詩詞都有哪些1、《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嶽之遊》——明代湯顯祖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
壹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譯文:沿著黃河長江之類的富饒之地旅遊才能看到富麗堂皇的景象,壹生吃癡到絕處,壹輩子想去人間仙境,可做夢也沒夢到人間仙境原來在徽州。
2、《徽州》——宋代趙師秀
山繞清溪水繞城,白雲碧嶂畫難成。
處處樓臺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
譯文:山圍繞著清溪,清溪水環繞著城,白雲和青綠色如屏障的山峰只能目視,卻不可附於丹青之上。各個地方的樓臺都隱藏著郊野的景色,朗朗書聲伴著星星燈火徘徊在靜謐之中。
3、《夜泊屯溪記》現代郁達夫
新安江水碧悠悠, 兩岸人家散若舟。
幾夜屯溪橋下夢, 斷腸春色似揚州。
譯文:新安江水澄澈碧透,悠然地向東流去,兩岸的鄉村人家就像散落飄浮在水上的小舟,在雲霧裏若隱若現;這如夢如幻,如詩如畫的新安江,宛若仙境,可與那令人贊不絕口的水鄉揚州相比美。
4、《新安灘》——清代黃景仁
壹灘復壹灘,三百六十灘。
壹灘高十丈,新安在天上。
譯文:新安江內壹灘又壹灘,經過壹灘好象增高十丈。要經過三百六十灘,那就是三千六百丈。那麽,它的發源地——新安,就在天上。
5、《小桃源》——唐代李白
黟縣小桃源,煙霞百裏間。
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經夜後寒。
譯文:皖南黟縣鄉村山水,猶如世外桃源,風景優美,山水景物可達百裏。有好多有靈性的花草樹木,人們都崇尚古風。集市很早就散了,夜裏的山就冷冷清清的了。
3.胡適在徽州文化上的貢獻有哪些胡適曾漂洋過海,在歐風美雨中喝了不少洋墨水。
他壹生為民主科學吶喊奮鬥,是世人公認的地球村“世界公民”。胡適同時又是壹個非常傳統的地地道道的徽州人。
不僅有少年時期九年的徽州家鄉傳統教育,而且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超乎常人的理解。即使他的白話文學改良的倡導,也和他從小受中國古典白話文學熏陶有關,朱熹“源頭活水”的語錄風格對他也有影響。
胡適壹生,“我是徽州人”,“我們徽州”不離口,故鄉徽州黃山白嶽的鐘靈毓秀,深入了胡適的腦海;故鄉徽州厚實的歷史文化、人文精神,融入了胡適的血液。胡適對徽州、徽州文化的癡情和熱忱,胡適對徽州、徽州文化的宣揚和呵護,讓我們所有土生土長的徽州人動情、感奮,胡適的“徽州情結”,鼓勵著我們去思考、去自省、去努力。
當徽州休寧隆阜大學者戴震戴東原被誣竊書,學界壹些頂級權威“以理殺人”,群起圍攻,“戴襲趙”幾成定讞,東原含冤莫白之時,胡適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努力為這位徽州老鄉辯冤白謗,他花了二十多年時間,用了極笨的死功夫,為東原平反,不僅糾正了中國學術史上的壹大冤案,更為中國學術的發展推出了正確的治學方法。 胡適和梁啟超等壹道,為弘揚戴學付出了大的努力。
在徽州文化漸入中國學者視野之時,胡適也是早期“徽學”的研究和推動者之壹。胡適關於“小績溪”、“大績溪”的精彩論述,為人們探討“小徽州”和“大徽州”的互動開啟了思路;胡適關於績溪地方文獻搜集整理的倡導,近壹步推動了徽州文獻資料系統整理研究之熱潮;胡適關於徽州民謠的搶救工作是最早的徽州“非遺”發掘保護實事之壹;胡適最早對徽商的成因、徽商的特色、徽商的經營進行了分析探究,那些關於“無徽不成鎮”,“壹世夫妻三年半”,“徽州馃”、“徽州朝奉”等等徽商話題的精彩評述,已成為今日徽商研究的經典內容;胡適對徽商精神“徽駱駝”的概括,胡適“努力做徽駱駝”的呼喊,胡適對徽商開拓性時代意義的評論,都發前人所未發,振聾發聵。
當蔣介石“為剿匪需要”,強行肢解徽州文化整體生態空間,劃婺入贛、倒行逆施之時,胡適和所有徽州平民百姓壹樣,對這種割裂歷史文化、違逆民心民意的舉措強烈反對,指斥這是壹種“帝國主義行徑”。他奔走呼喊,多方努力,終於使婺源在1948年又重返徽州。
胡適不論走到哪裏,對徽州老鄉都非常熱情和關心,即使到美國當大使,也不忘用“徽州壹品鍋”,“徽州馃”招待老朋友,壹有機會,便津津有味地向世人介紹故鄉徽州。在他晚年寓居臺灣時,仍念念不忘“我從山中來”,對徽州故鄉的蘭花草飽含深情,壹首在海峽兩岸人們耳熟能詳的校園歌曲“蘭花草”,是胡適對徽州故鄉深深的思念和記掛。
胡適至死不忘徽州土話,徽州習俗,徽州人文掌故。 胡適濃濃的“徽州情結”,絕對不是壹種狹隘的、膚淺的鄉土觀念、地方主義、部落情結。
而是和朱熹、戴震、黃賓虹、陶行知等徽州先賢們壹樣,是基於對徽州、徽州文化的深刻理解。他們早已經發現:我們徽州,自秦始皇那時開始,就漸漸形成了相對獨立而又獨特的地理歷史文化單元。
由於徽州特殊的地理自然環境,特別的大移民社會歷史變遷情況,程朱闕裏程朱理學的深刻影響,徽商經濟的強力支撐,徽州、徽州文化在明清時期區域總體全面發展。有著中華傳統文化厚實積澱的徽州文化達到頂尖輝煌,成為中華文化在明清時期的典型代表。
胡適這樣壹些徽州先賢先哲,深刻地認識到傳承、倡揚、呵護徽州和徽州文化,意義重大。 “徽學關系國學”,這就是他們的***識。
徽州人胡適對徽州文化的倡揚和呵護,是他對國學傳承弘揚努力的壹部分。 徽州人胡適對徽州的故鄉情、血緣情、文化情、感人至深,催人奮起。
而今,徽州已被三分肢解,“徽州”之名也在糾結中前途未蔔。 城鎮化加速了徽州故園的消失,保護徽州文化生態整體空間的構想前路漫漫。
在大力回歸中華文化的當下,徽州人胡適留給我們徽州人的有很多很多。“努力做徽駱駝”的叮囑常響在我們耳畔。
先賢徽州人胡適仍在和我們壹起為徽州、為徽州文化吶喊,胡適之魂常在。 摘抄:菲元 博客:徽州人胡適 ——寫在胡適誕辰120周年 方利山。
4.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 是形容徽州的壹句話徽州,即是現在的黃山市。
黃山市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後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裏就居住著壹支叫山越的先民。
山越乃百越中的壹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
秦始皇統壹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這裏為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遊,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於此。
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現改名為黃山市 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涵深廣,是我國三大區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壹,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域。
黃山市位於皖浙贛三省結合部,群山環抱之中,古代徽州歷來有“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之說。每當中原戰亂之秋,這裏就成了藏龍臥虎之地,它既是亂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寶庫。
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十家之村,不廢誦讀”,因此歷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辭海》的單列條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國各州府之首。
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有“無徽不成鎮”之說。徽商賈而好儒,“官、賈、儒”三位壹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歷史上各種人才應運而生,學術研究異彩紛呈。
徽州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後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裏就居住著壹支叫山越的先民。
山越乃百越中的壹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
秦始皇統壹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這裏為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遊,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於此。
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關於徽州名稱的起源,壹說因其境內有徽嶺、徽水、大徽村等,州則因地得名;另壹說趙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對這壹地區的失而復得。
此二說並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歷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為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涵深廣,是我國三大區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壹,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域。
黃山市位於皖浙贛三省結合部,群山環抱之中,古代徽州歷來有“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之說。每當中原戰亂之秋,這裏就成了藏龍臥虎之地,它既是亂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寶庫。
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十家之村,不廢誦讀”,因此歷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辭海》的單列條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國各州府之首。
據不完全統計,明清兩代中進士542人,舉人多達1513人,“連科三殿撰,十裏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壹品”者並不鮮見。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有“無徽不成鎮”之說。
徽商賈而好儒,“官、賈、儒”三位壹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歷史上各種人才應運而生,學術研究異彩紛呈。例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歷)、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壹中國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
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現已發現地面文物4900多處,其中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45處。
直至今日,黃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橋、古塔、古亭閣、古宗祠、古牌坊,猶如壹座天然的歷史大博物館。 1949年設徽州專區,屬皖南行署區。
徽州專署駐屯溪市,轄屯溪市及歙縣(駐徽城鎮)、旌德(駐旌陽鎮)、績溪、休寧(駐海陽鎮)、祁門、黟縣(駐碧陽鎮)等6縣。 1952年徽州專區屬安徽省領導。
原池州專區所屬太平、石埭2縣及宣城專區所屬寧國縣劃入徽州專區。轄1市、9縣。
1953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轄。 1955年屯溪市劃歸徽州專署領導。
1956年撤銷徽州專區。屯溪市改由省直轄;將寧國、旌德、績溪、歙縣、休寧、黟縣、祁門、石埭、太平9縣劃歸蕪湖專區。
1959年將屯溪市交由休寧縣領導。 1961年復設徽州專區,專署駐屯溪市。
原屬蕪湖專區的歙縣(駐徽城鎮)、績溪、旌德(駐旌陽鎮)、寧國、休寧(駐海陽鎮)、祁門、黟縣(駐碧陽鎮)、太平(駐甘棠鎮)等8縣劃入徽州專區。1961年1月撤銷屯溪市,改設為屯溪鎮,劃歸休寧縣領導;同年8月恢復屯溪市。
轄1市、8縣。 1962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轄。
1963年。
5.徽韻中贊揚徽州的詩詞《遊黃山白嶽不果》是明代湯顯祖的壹首詩作。
序: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
壹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註釋:
①乏絕:潦倒,困窮。
②黃白:即徽州境內的黃山、白嶽山。明代中期,徽州商業興盛,商賈富甲天下。
詩序說明了湯顯祖當時的生涯狀態:乏絕者,潦倒也,困窮也。那麽在窮困潦倒時他的朋友為啥要建議他去徽州。那可絕不是現在的休閑體驗遊哦,肚子沒著落,休啥閑哦。無非希望到徽州尋求復出的機會,而這機會應該還是寄托在許國身上。
萬歷十九年(1591),許國就已退休回徽州歙縣故裏。只要看如今還矗立在歙縣古城內的許國八腳牌坊,就知道許國當年在朝廷的身價地位。雖然退了休,但許國既曾是皇帝的老師又是重臣,只要他願意推薦,湯顯祖的人生就會發生變化。
所以湯顯祖的友人吳序當是勸湯顯祖到徽州去晉見許國,以消除隔閡,重修師生之誼,只要許國肯對皇帝說句話,就能改變自己的困境。詩句“黃白”,明指黃山、白嶽(齊雲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
無論是什麽原因使其黃白之遊不果,都不能推斷出湯顯祖對徽州的贊美之意。
事實上,詩壹開頭就把徽州描述成壹個充滿銅臭味的地方:要沾財氣,多半得到黃山白嶽之間的徽州去。這也許還真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因為明清時期徽商名滿天下,富可敵國,徽州自然也當是個俗人羨慕的流金之地。
但這壹切與風光之美無關,與潦倒的劇作家又有啥關系呢?湯顯祖那時被建議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許國也,仙道者齊雲山也,而最現實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風景扯不上半點關系的。因此,這首詩如被理解為作者對徽州風光的贊美,就大錯特錯。
它應該表達作者不肯低頭求人的壹種心態: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惜我壹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
如果把“壹生癡絕處”改為“壹生痛絕處”,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這可不是我改的,見於北京大學校友網署名文章《數學泰鬥江澤涵》,其原文是“大戲劇家湯顯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壹生痛絕處,無夢到徽州”的詩句。”
這“痛”似乎是因為沒有做夢到過徽州而來的,殊不知湯顯祖後半生之痛來自徽州啊。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話,他應該會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結尾兩句:“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顯祖先生生不逢時也。
不過,原來徽州治下婺源終於劃在湯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許算是對誤解的補償。
擴展資料:
《遊黃山白嶽不果》,詩題中的“白嶽”,指的是休寧齊雲山。齊雲山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鶴鳴山、江西龍虎山並稱“中國四大道教名山”,又與黃山並稱“黃山白嶽”。湯顯祖在詩作中,“黃山白嶽”便簡作“黃白”。全詩四句,其實是寫“因果”。即前兩句寫原因,後兩句寫結果。
全詩的主旨在前,而不是後人看重的後兩句。從詩人的經歷和品格來講,這首詩既不是歌頌“黃白”景色的美麗,也不是表達向往去徽州,而是發出壹生的感慨。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窮困潦倒的時候,朋友多次相邀勸告,希望他到徽州求得發達的機會,然而卻都未成行。
詩句中的“黃白”,明指黃山、白嶽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無論是何因使其不果,都不能推斷出湯顯祖對徽州的贊美之意。事實上,詩壹開頭就把徽州描述成壹個充滿銅臭的地方:要沾財氣,多半要到黃山、白嶽山間的徽州去。
這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明清時期徽商名滿天下,富可敵國,徽州自然也當是個眾人羨慕的流金之地。但這壹切與風光之美無關,與潦倒的劇作家也無關。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不肯低頭求人的心態: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惜我壹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遊黃山白嶽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