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按來源可分為三大類:?
(1) 來自太陽的能量。包括直接來自太陽的能量 (如太陽光熱輻射能) 和間接來自太陽的能量 (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等可燃礦物及薪材等生物質能、水能和風能等)。
(2) 來自地球本身的能量。壹種是地球內部蘊藏的地熱能,如地下熱水、地下蒸汽、幹熱巖體;另壹種是地殼內鈾、釷等核燃料所蘊藏的原子核能。
(3) 月球和太陽等天體對地球的引力產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副標題回答:
水能屬於來自太陽能源。水能指水的重力勢能,也就是水電站的攔水大壩,先將水攔住,使水面升高,積蓄其重力勢能,然後在水壩較低的位置開導流通道,引導水流沖擊發電機的水輪葉片,這是先將重力勢能轉化成水流的動能,再推動發電機轉變為電能。
水是高山冰雪融水或者地表水經過聚積形成的河流,冰雪和地表水來源於大氣降水,大氣降水來源於江河湖海的蒸發,而水的蒸發則是由於太陽的輻射熱。所以說水能是來自於太陽的能源。
擴展資料:
能源種類繁多,而且經過人類不斷的開發與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經開始能夠滿足人類需求。
來源分類:
①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
除直接輻射外,並為風能、水能、生物能和礦物能源等的產生提供基礎。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
正是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它們實質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此外,水能、風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陽能轉換來的。
②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
通常指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和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如原子核能、地熱能等。溫泉和火山爆發噴出的巖漿就是地熱的表現。
地球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它是壹個大熱庫。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壹層,壹般厚度為幾公裏至70公裏不等。地殼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狀的巖漿,厚度為2900公裏。火山爆發壹般是這部分巖漿噴出。地球內部為地核,地核中心溫度為2000度。可見,地球上的地熱資源貯量也很大。
③地球和其他天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查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中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占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約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巖、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折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和海域。
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征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