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臘汁肉夾饃只是陜西人民對饃的基本操作,那還有什麽其它的饃?

臘汁肉夾饃只是陜西人民對饃的基本操作,那還有什麽其它的饃?

到了我們大陜西,如果不吃壹吃我們的“饃”,那壹定會成為妳的遺憾,大部分初到陜西的外地人,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肉夾饃和泡饃,然而當妳真正領略到陜西“饃”文化的時候,壹定會大吃壹驚。前段時間,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來西安就表示,他最愛吃的就是陜西的石子饃,嚼在嘴裏很香。這又讓陜西的美食露了把臉,但是,就算妳是陜西娃,陜西的饃妳也不壹定每個都認識。今天,就挑幾個陜西各地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饃,跟大夥諞壹諞。

1、石子饃

石子饃是陜西民間的壹種古老的漢族風味小吃,因為它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又稱砂子饃、餑餑、幹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石子饃具有油酥鹹香,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攜帶方便,經久耐貯的特點。是陜西關中農村常用的贈送親友、招待佳賓,或作為產婦、病人的營養食品。

關於石子饃,還有壹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唐時,同州(今大荔縣)曾將此餅作為貢品,當時叫鏊餅。由於同州人生性剛強、耿直不屈,因而被官府抓去時,“必懷此餅而去,用備狴牢之糧”。是說早有準備,壹旦被投入牢獄時,因帶有石子饃,不至於挨餓。清代袁牧在《隋園食單》裏,稱石子饃為“天然餅”並對它的制作方法做了詳細的總結記述。

2、黃饃饃

黃饃饃是流行於陜西省陜北地區的壹種傳統名小吃,原料由糜子面發酵,包裹蒸煮好的紅棗、豆類擠壓摻合成的豆棗泥餡蒸制而成,口感松軟帶甜,營養豐富易消化,適宜熱食。因其顏色呈黃色,所以名為“黃饃饃”。陜北有些地方用小米面作為黃饃饃皮原料,營養價值以及口感與糜子面壹樣。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朋友壹定知道,黃饃饃是陜北人的最愛。它還有很多醫藥功效,如利尿消炎 、緩解潰瘍 、益腸道 、防癌抗癌 、防治結石 、養腎等等。

3、鍋盔饃

鍋盔,又叫鍋魁、鍋盔饃、幹饃,是陜西省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省武威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地方傳統風味面食小吃。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陜西十大怪”中,有壹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

鍋盔是陜西八大怪之壹。人稱“睜眼鍋盔像鍋蓋”,即象頭盔狀,顧名思義又叫鍋盔。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涇陽鍋盔、武功縣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扶風縣鍋盔、鳳翔縣鍋盔、西和鍋盔。鍋盔制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幹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4、 炕炕饃

炕炕饃原名扛炕饃,又叫芝麻餅,陜西安康地區漢陰縣傳統小吃之壹,是壹種圓形或長方形的烙餅,饃上的芝麻象征滿天的星星,圓形象征團圓,來寄托對家人的思念之情。由於采用天然木炭置於特制瓦片上焙炕而成,且因易於攜帶,故名炕炕饃。圓形似滿月,叫作圓炕炕,碗口大小,邊厚中薄;長形似神牌,叫做長炕炕。饃上面粘滿芝麻,餅上每隔指許,剁有似斷非斷的刀印。

炕炕饃,營養豐富,不幹不硬,不頑不軟,脆酥噴香,老少皆宜。陜西漢陰炕炕饃為第壹批安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

5、花饃

花饃,又稱為“面花”,不僅僅可食,更是壹種享譽中外的民間藝術品,表現了淳樸善良的農家婦女們的心靈手巧和藝術想象力。花饃主要流行於山西、陜西等地,做面花,也是“比巧巧”形式之壹,表現了淳樸善良的農家婦女們的心靈手巧和藝術想象力。

它是陜西饃裏頭的“重頭戲”。每年清明節時,來到炎黃子孫的敬祖聖地,軒轅黃帝陵,憑吊這位中華民族的始祖時,我們便可欣賞到各地群眾精心制作的千姿百態的面花藝術,做得講究、豐富,寄托了黃帝後裔的悠悠古情。它不僅僅是用來吃的,更是壹種享譽中外的民間藝術品,表現了淳樸善良的農家婦女們的心靈手巧和藝術想象力。花饃是我國民間藝術的奇葩,並被評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禁要感嘆,陜西的饃為啥這麽多?其實,喜歡饃的朋友可以自己到陜西各地尋訪,會發現以上這些只是陜西各種“饃”裏的冰山壹角。如果想每樣都嘗壹遍,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怎麽樣,各位陜西的鄉黨,您還知道哪些關於陜西的“饃”呢,

  • 上一篇:肉包子做法
  • 下一篇:宋詩的主要特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