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騰沖縣的民族歷史文化有哪些

騰沖縣的民族歷史文化有哪些

騰沖是壹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世代生息繁衍在這裏的各族人民,在漫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比如漢民間的騰越古樂、皮影戲、花燈、仙燈、魚燈、茶燈、揚琴、臺閣、魚鼓等。佤族的清戲,傣族的嘎光、傣戲、麒麟舞、白象舞,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絕技及跳嘎、三弦舞,阿昌族的蹬窩羅等。以及遍布各民族的山歌、情歌、小調、敘事詩、民間故事、諺語、歇後語、童謠、農民畫(民間繪畫)等。無不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魅力,為當地群眾喜聞樂見,有的甚至聲播海內外。這些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風格獨特的民間藝術樣式,宛如壹簇簇色彩繽紛的花朵,盛開在騰沖這片如詩如畫的熱土上,成為騰越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騰越古樂,皮影戲,“上刀山、下火海”和農民畫(民間繪畫)等是其中最為馨香和璀璨的奇葩.

清音縹緲談洞經

從明洪武年間開始,明朝中央政府在雲南實行軍屯、民屯制度,將數十萬南征將士留守雲南,之後數十年間,又有大量中原移民進入雲南。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極邊重鎮騰沖,理所當然地成為軍屯、民屯的重要目的地。大規模的人員遷移,必然會把中原各地的音樂文化帶到騰沖。這些樂曲既保持著莊重典雅的中原古樂韻味,又融入了生動活潑的邊地曲種聲調,從而形成了具有騰沖地域

音樂風格的騰越古樂——洞經音樂。

洞經音樂是騰越古樂中流傳最久影響最深的曲種,經文精深、音律莊重、優美動聽,是高尚、吉祥的象征。因為洞經音樂壹直是祭拜文昌帝君、關聖人、孔聖人的廟堂音樂,所以歷史上洞經會的參與者都是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功名的文人雅士。騰沖人敬仰洞經,喜愛洞經音樂,民間諸多禮儀活動都有洞經參與。洞經音樂不是道教音樂,應該說它是雲南特有的地方民間音樂品種,是以民俗祭祀為主要內容的民間音樂藝術活動,因談演《文昌大洞仙經》(簡稱“洞經”,此經典為兩晉時期中國道教“上清派”所創,是國家資料庫中四大洞經傳本之壹)而得名,談演經典時奏唱的詩贊音樂,習慣上稱之為“洞經音樂”。

洞經何年由何地經何人傳入騰沖,在騰沖各地有不同的說法,縣城洞經據說是明正統年間,騰沖石城竣工舉行慶祝活動,從大理請來壹堂洞經助興,此為城保洞經之兆始。和順洞經據載系乾隆年間大理鶴慶人蔣拔所授。固東劉家寨洞經據傳系光緒年間從鶴慶傳入。盡管傳入途徑各異,但各地洞經的曲牌、樂隊、配置、演奏風格等都大同小異。

騰沖洞經的演奏樂器以中國民族樂器絲弦、管弦、吹奏、彈撥、打擊等相組合。洞經會談演唱誦的經籍主要有《太上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和《關聖帝君覺世真經》,俗稱“文經”、“武經”。曲牌分腔曲與樂曲兩類,曲調名稱來源於唐宋詞牌、元曲,以及明清時調小令,也有少數道樂曲牌。總數為四十多支。演奏方式以經典為主導、唱奏結合,並賦予壹定的宗教儀式,莊重肅穆、文雅古樸。代表性曲子有《大舞隊》、《鎖南枝》、《壹江風》、《鮮花腔》、《咒腔》、《大洞腔》、《京八卦》等。《大舞隊》是洞經奏樂調,原為古代祭祀、重大慶典或迎接貴賓時演奏的禮樂,全曲氣氛熱烈、隆重;《鎖南枝》與《壹江風》、《鮮花腔》等,都是玄靈文昌大洞禮獻十供養科儀中必不可少的曲牌。被稱為寶供養,旋律優美,聞之如沐春風。《鮮花腔》在十供養中被稱為花供養,高亢嘹亮;《咒腔》也叫大洞經神咒,是整部經典的總結性曲子,莊重肅穆、文雅古樸。

歷史上洞經極為普及,幾乎所有鄉村都有洞經組織活動。解放後,曾壹度受到排斥,“文革”中甚至遭到取締。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才恢復正常活動。近年來,騰沖城鄉洞經組織恢復、發展較快,已有騰沖縣女子洞經樂團、騰越鎮城保桂鄉會、洞山桂鄉會,和順桂鄉會,界頭洞經會,馬站三聯(碗窯)洞經會,固東劉家寨洞經會,中和下村洞經樂團及騰沖洞經樂團、騰越古韻樂團等群眾組織在活動。

  • 上一篇:羊毛衫那個牌子好
  • 下一篇:英國最重要的節日是什麽英國最重要的節日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